在明代戏曲《三祝记》中,有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了北宋名臣范仲淹与其政敌的较量。范仲淹的政敌为了铲除这位对手,其下属献上一计:“恩相,我们可以明日奏请皇上,任命范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去平定元昊的叛乱。这可谓是一举两得,既达到了借刀杀人的目的。”当时,李元昊的叛变使得朝廷急需一位将领前去平叛。政敌的下属提出的策略是,利用这个机会推荐范仲淹,因为他并无丰富的带兵经验,可能会在前线遭遇不测。这样一来,既能除去范仲淹这一心头大患,又能营造出一种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假象。
“借刀杀人”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最初用于描述官僚间互相利用、勾心斗角的政治手腕。而现如今,它更多地被用来比喻利用他人来达到伤害某人的目的,有时也称作“
借剑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