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
[jīng gōng zhī niǎo]
点击听惊弓之鸟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偏正
基本
指受过箭伤,一闻弓弦之声就惊恐的鸟。
比喻
比喻受过一次打击、惊吓后见到一点动静就心虚胆怯的人。
惊:惊骇;惊慌。
弓:射箭或发弹丸的器具。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
鸟:飞禽的总称。
用法提示
含讥讽意。
例  句
1. 自从那次事故后,他变得非常胆小,就像一只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惊慌失措。
2. 她在感情中受过伤害,现在变得像惊弓之鸟一样,对任何新的恋情都持怀疑态度。
成语故事
更赢,是战国时魏国的武将,他射箭的技术很高明,有一日他陪伴着魏王去游玩,走到一座高台下面。仰头看见空中有飞鸟经过,于是他对魏王说:“我可以不用箭,只用一张空的弓就可把空中的飞鸟射下来,我演试给你看看好吗?”魏王说:“你射箭的技术,已练到如此神奇吗?是否做得到呢?”更赢说:“我有把握把它射下来的。”过了一会儿,从东方有一只雁飞过来,更嬴用一张没有箭的弓,向飞来的雁只用手对弦空拉了一下,弓弦嗡的响了一声。那只雁立刻应着弦声而跌落下来。魏王见更嬴真的用无箭的弓能够射雁,于是惊奇地说:“你射箭的技术果然高明啊!”更赢说:“不是我的技术高明,是因为这只雁早已有了毛病。”魏王问他说:“你怎么会知道呢?”更赢解释说:“由于这只雁飞得很慢,叫声又很凄惨,飞得慢是因为受了创伤,叫声凄惨,是由于失群的缘故。它由于创伤没有好,心里还很惊怕,所以听到弓弦的声音而惊跌下来的。”“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心里常常疑惧,一遇到风吹草动就会异常惶恐不安。
同义异形
出  处
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悲鸣。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
引  证
1.
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唐·房玄龄等·《晋书·王鉴传》
2.
我们新吃过女人的亏,都是惊弓之鸟,看见女人影子就怕了。 现代·钱钟书·《围城》·五
3.
西太后、荣禄一伙人,屡受外国强盗的打击,早成惊弓之鸟。 现代·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四节
4.
方氏本是惊弓之鸟,听见官司两字,十分害怕。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四
5.
不想军士皆如惊弓之鸟,自听得前军各路俱败,已心胆俱裂,一闻号令,惟有勉强接战。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四九回
6.
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鉴之所甚惧也。 清·王鉴·《劝帝征杜弢疏》
7.
这绍闻回至门首,恰恰夏鼎在后门口等着说话,绍闻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 清·李绿园·《歧路灯》·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