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有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名叫司马光,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深厚的学识在史学界熠熠生辉。然而,司马光并未止步于个人的学术成就,他心怀天下,时刻关注着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
在担任韦城县令期间,司马光并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安逸度日,而是选择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他目睹了百姓因繁重的赋税和艰辛的生活而痛苦挣扎的情景,深感同情和忧虑。
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司马光积极兴修水利,减轻赋税负担,努力让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他在治理期间,始终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深受民众的爱戴和尊敬。
司马光在《道傍田家》一诗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当时农村生活的艰辛和百姓的苦难。诗中写道:“静夜偷舂避债家,比明门外已如麻。筋疲力竭难入腹,未议县官租税足。”这些诗句形象地反映了农民在沉重的赋税和债务压力下,夜以继日地劳作,却依然无法填饱肚子,更无暇顾及官府的赋税是否公正。
这首诗不仅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也展现了司马光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后来,人们从这首诗中提炼出了成语“精疲力竭”,用以形容极度疲劳的状态。这个成语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成为了表达人们疲惫不堪心情的生动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