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于心死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点击听哀莫大于心死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复句
基本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古义
原指最可悲的事莫过于丧尽良心。
今义
现指没有什么比丧失意志而甘于自弃更可悲的了。
哀:悲哀。
莫大于:没有比......更大的。
心死:指人的精神崩溃,万念俱灰或甘于自弃。
用法提示
含感叹意。
例  句
在遭受连串打击后,他深感哀莫大于心死,整个人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故事源自《庄子·田子方》,讲述了孔子与其得意弟子颜回之间的一段对话。颜回的困惑: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孔门七十二贤之首。他向孔子请教,为何自己虽尽力模仿孔子的言行,但始终无法像孔子那样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孔子的解答:孔子在听到颜回的困惑后,回答道:“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这里,“心死”指的是思想的和记忆的消失,或者是指心如死灰,思想顽钝,对周围的事无动于衷。孔子进一步解释说,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内心的绝望和死寂,这比人的肉体死亡还要悲哀。孔子的教诲:孔子借此机会向颜回传达了道家思想的核心,即尊重和适应自然规律,不要过于执着于形式上的模仿,而应注重内在的真实和变化。他告诉颜回,人应该随应外物的变化而相应有所行动,日夜不停地进步和成长,而不是僵化在旧的思维和形式中。“哀莫大于心死”这个成语故事寓意深刻,告诫人们要保持内心的活力和热情,不断学习和进步,避免陷入思想的僵化和麻木。同时,也强调了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等理念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追求真正的自我成长和进步。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心如死灰
槁木死灰
心灰意冷
反义词
出  处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战国·庄周·《庄子·田子方》
引  证
1.
人说:“哀莫大于心死。”我的心已经死了。我不该再到你们公馆里来,打扰你们。 现代·巴金·《家》·二回
2.
哀莫大于心死,苦莫大于心苦,但痛苦更在于心虽苦极又没有死。 当代·梁衡·《大无大有周恩来》
3.
从此再无指望,一线希望消失,就是一线生机断绝;”哀莫大于心死“。 现当代·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三
4.
呜呼!天下之人夥矣,委琐龌龊,鲜不足道。有豪杰者出,天辄抑之,使不得正是非,核名实,以行其志于天下,卒抑郁侘傺而置之死,是可哀也。虽然,哀莫大于心死。彼其心光方聚于天为星辰,散于地为珠玉。 清·魏秀仁·《花月痕》·五一回
5.
古人说过,哀莫大于心死,又说过,陈叔宝全无心肝。假使四川股东心都死了,或者都没有心肝,那吗,尽可以回家去左顾孺人,右弄稚子……享家庭幸福罗!就莫来开会! 现代·李劼人·《大波》·一部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