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战国那会儿,齐国有个大王叫齐宣王,他有一天心血来潮,想把齐国的一个有学问的人,名叫颜斶,叫来见见。齐宣王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对颜斶说:“你,上来吧!”没想到颜斶不按套路出牌,他反问齐宣王:“大王,您也下来走两步呗?”这话一出,齐宣王火了:“你说说,到底是我这当大王的尊贵,还是你们这些读书人尊贵?”
颜斶不慌不忙,给齐宣王讲了个故事:“您知道吗?在秦国那边,有个人叫柳下季,他死后墓地的树,连秦王都不准别人乱砍。可为了得到我们齐王的头颅,秦王愿意出大价钱悬赏。这说明啥?说明咱们士人的脑袋,比那些树还金贵呢!”齐宣王一听,脸色立马就不好看了。
颜斶接着又说:“想当年大禹治水那会儿,天下诸侯多得数不清,为啥他们能管好国家?还不是因为他们懂得教育百姓、治理国家、爱护人民,更重要的是,他们尊重咱们读书人,懂得利用咱们的智慧。从古至今,没有哪个君王是不靠咱们读书人帮忙,就能干成大事的。所以啊,大王您向人请教、学习,那可是天经地义的好事,没啥丢人的。”
齐宣王听完,心里那个悔啊,连忙说:“哎呀,我真是糊涂!怎么能这么不尊重君子呢?这都是我自找的。今天听了您的话,我才明白以前的行为有多幼稚。请您一定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从那以后,这个故事就在民间传开了。大家从里头提炼出了一个词,叫“咎由自取”,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做了错事,惹了麻烦,那都是他自己招来的,怨不得别人。也有时候说“祸由自取”或者“罪由自取”,都是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