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大吕
[jiǔ dǐng dà lǚ]
点击听九鼎大吕的拼音
基本释义
比喻
比喻被天下所看重的十分珍贵、重要的事物。也比喻影响极大的言论。
九鼎:传为夏禹所铸的九个大鼎,象征九州,后来被当作传国重器。
大吕:周代的大钟,后成为国宝。
例  句
1. 这件文物如九鼎大吕,极具收藏价值。
2. 他的发言如同九鼎大吕,掷地有声,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深思。
成语故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故事是:战国时期,秦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请求援助。楚王不肯答应。最后,平原君手下一向被人瞧不起的门客毛遂仗剑上殿,为楚王分析时局,说明利害之所在,终于说服了楚王。最终,赵楚两国以血为誓,结成了联盟。联盟成立后,平原君带着毛遂等人返回了赵国的首都邯郸。平原君感慨万分道:“我手下的门客,多时有千人,少时也有数百,我自认为我已经识破了赵国的英才。然而,毛遂的行动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毛先生在我府中已有三年,我却未曾发现他是如此的人才。他的口才胜过百万雄兵。他只是在楚国发表了一次演说,就使赵国的威望重于九鼎。”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一言九鼎
黄钟大吕
反义词
出  处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
引  证
1.
士之仰英风望余光者,冀一见有轻万户之心,得一言若九鼎大吕之重,谁不愿游阁下之门,以自托于不朽? 宋·范浚·《寄上李丞相书》
2.
先生爵未登于三事,而中朝海内之望,实有九鼎大吕之重。 明·陈懿典·《祭项少溪少参》
3.
惟吾兄翁长者中尊,一言重于九鼎大吕,领袖群公。 清·金堡·《与孙鹤林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