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如归
[shì sǐ rú guī]
点击听视死如归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动宾
基本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视:看待。
死:死亡,生命终止。
如:像;如同。
归:结局;归宿。
用法提示
多用于指为正义事业而不怕牺牲的精神。
例  句
在面临极端自然灾害时,救援人员视死如归,不顾个人安危,全力营救被困群众。
成语故事
在《管子·小匡》中,记载了一个关于管仲如何智慧地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春秋霸主的故事。管仲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向齐桓公推荐了几位各有所长的能人。他谦虚地说:“在农田的开垦和生产的繁荣上,我远远不及宁戚,他更擅长管理经济,请让他负责农业与民生;在洞察国际形势和外交策略上,我自知不如隰朋,他的眼光独到,请让他主管国家的外交事务;在直言不讳、敢于进谏方面,我佩服东郭牙的勇气与智慧,请让他负责监察朝政;而在军事指挥和士兵士气提振上,王子城父具有非凡的才能,他能激励全军将士奋勇杀敌,甚至视死如归,这种精神是我在军事上无法比拟的,请让他统领军队;最后,在法律的公正执行上,弦章更是铁面无私,请让他管理司法。”
齐桓公听后,对管仲的推荐深表赞同,并依照他的建议,分别任命了这些人才。在管仲的精心辅佐下,齐桓公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安抚百姓,使得齐国逐渐强盛起来。经过十年的努力,齐国终于成为诸侯中的霸主。
成语“视死如归”正是来源于这个故事,它形容那些为了正义事业,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人。这种精神也被称作“视死若归”,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了理想和目标而奋斗。
同义异形
词组
视死若归
视死犹归
赴死如归
出  处
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春秋·管仲·《管子·小匡》
引  证
1.
我们已经是视死如归,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 现代·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
2.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3.
南渡抢攘,右相杜充,拥众臣虏,金陵守陈邦光就降,惟通判杨邦乂戟手骂贼,视死如归,国势凛凛,士大夫复翕然尊之。 宋·岳珂·《桯史·三忠堂记》
4.
那时候,我是视死如归,只求快快的与敌人同归于尽。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八四
5.
东北民众义军之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亦为显著之事实。 现代·邹韬奋·《劲儿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