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人于千里之外
[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
点击听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补充
基本
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不肯虚心从善,使人远远地离开自己。在千里之外就把人挡住。
古义
原指自以为是,不愿听别人意见。拒绝接受别人的意见。
今义
后形容人态度傲慢、冷漠,不愿同别人接近或合作。不愿跟人接近或无商量的余地。
拒人:拒绝别人、排斥他人的意思。
于:介词,表示方向或处所,相当于“在”或“到”。
千里:是一个量词短语,表示距离极远,是一个夸张的说法。
之外:表示在某个范围或界限之外。
例  句
1. 他的冷漠态度让我感觉像是被拒人于千里之外,无法接近。
2. 如果你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么你将无法结交到真正的朋友。
3.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避免过于冷漠或傲慢,以免给人留下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鲁平公准备任用孟子的学生乐正子主持国政,孟子喜出望外,公孙丑问孟子乐正子真的很有本事吗?孟子说他论本事、见闻与知识等都不如你,他的长处是对人很好,他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很多人聚集在他身边,能治理好国家。
近反义词
反义词
拒人千里
同义异形
词组
拒人千里
出  处
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地地,予既已知之矣。”地地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战国·孟子等·《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本 2761中)
引  证
1.
望将军转闻峒主,如能毅然释此夫妇,导之出疆,则远人闻之,孰不裹粮而至,否则拒人于千里之外,大业何由而成?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九八
2.
而当路巨公乃或谓士大夫各有司存,不当辄议朝廷事,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而自涂其耳目也。 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八
3.
刘厚守因预先听了黄胖姑先入之言,词色之间也就和平了许多,不像前天拒人于千里之外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二五回
4.
但他们每次遇到我的时候,总是用斜眼睨视,那一副面孔表现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气。 现代·邹韬奋·《萍踪忆语·从伦敦到纽约》
5.
因为它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不愿意亲近。 清·姚鼐·《义理、考据和辞章》
6.
街上的店家早已把排门关得紧紧的,好像要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 现代·张天翼·《速写三篇·“新生”》
7.
她看见扬帆,如同陌生人,神情矜持严峻,一副拒人千里的傲慢。 当代·佚名·《十月》·198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