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揖盗
[kāi mén yī dào]
点击听开门揖盗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连动
基本
开门请强盗进来。
比喻
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开门:敞开门户。表示欢迎。
揖:拱手作揖,表示恭迎。
盗:强盗。
易错点
揖,不能读作jí。
例  句
1. 政府若放松对边境的管控,就等于开门揖盗,让非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2. 他们轻易相信了那个陌生人的承诺,结果开门揖盗,损失惨重。
成语故事
“开门揖盗”的意思是,打开房门,请强盗进来。人们用它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此典出自《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三国时期,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吴国,它的开国者是孙权(字仲谋),可是吴国基业的奠基人却是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公元192年,孙坚在攻打割据荆州的刘表时被射死。孙坚死后,他的长子孙策招募兵士数百人,从袁术那里带回孙坚旧部一千余人,又得到了周瑜送来的军粮等物资资助。孙策以这个为基础,脱离袁术,打算向江东独立地扩展自己的势力。八九年间,孙策削平江东大小割据势力,取得了吴(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庐江(今安徽六安)等五郡。那时候,孙权只有十五岁。他身为孝廉、秀才,经常跟随哥哥东征西战,因此性情大度开朗,仁义而有谋略,常常出些好主意,孙策为此也感到惊奇,自认为不如弟弟有才能。每当设宴款待宾客、军士时,孙策总是指着孙权说:“各位,他才是你们的将领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在一次射猎中被刺客暗杀。死前,他把十八岁的弟弟孙权托付给谋臣张昭等人,把割据江南、争夺天下大业的任务交给孙权。孙权非常伤心,哭泣不止。孙策的长史张昭对孙权说:“孝廉,难道现在是可以哭的时候吗?现在犯法作乱的人竞相角逐,豺狼们到处行凶作恶。而您却想为哥哥志哀,顾全什么礼仪制度,这就好像打开房门恭请强盗进来,这种做法,算不上仁义之道。”接着,请孙权换了衣服,扶着他上了马,让他外出巡视军队。
近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引  证
1.
自相残杀,等于开门揖盗。 现当代·徐铸成·《报海旧闻》·三一
2.
把市场上虚虚实实的内情都告诉了他的那番话,岂不是成了开门揖盗么? 现代·茅盾·《子夜》·一九
3.
而札受委扞城,乃开门揖盗,去顺效逆,彼实有之。 唐·房玄龄等·《晋书·周处周札等传论》
4.
所谓诱贼入内河者,谓兵炮地雷,水陆埋伏,如设阱以待虎,设罾以待鱼,必能制其死命,而后纵其入险,非开门延盗之谓也。 清·魏源·《筹海篇·议守上》
5.
朱氏灭唐社稷,三尺童子知其为人。而我王犹恃姻好,以长者期之,此所谓开门揖盗者也。 北宋·司马光等人·《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四年》
6.
犬戎豺狼之性,不当引入卧闼。申公借兵失策,开门揖盗,使其焚烧宫阙,戮及先王,此不共之仇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三回
7.
(侯)景遣仪同傅士哲呼侃与语曰:“侯王远来问讯天子何为闭距,不时进纳?……侃曰:“…(吾)不能妄受浮说,开门揖盗。幸谢侯王,早自为所。 唐·姚察、姚思廉·《梁书羊侃传》·三九
8.
(侍寰)晓得人要骗他儿子,全无拒绝之心;不但开门揖盗,又且送亲上门,是何道理? 清·李渔·《无声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