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yù bàng xiāng chí , yú rén dé lì]
基本释义
中性
联合
比喻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今义
后用比喻双方相持不下,两败俱伤,结果让第三者从中得利。
鹬:一种水鸟,嘴长。
蚌: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的硬壳。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互不相让。
渔人:以捕鱼为业的人。
得:得到(跟“失”相对)。
利:利益(跟“害、弊”相对)。
用法提示
用于劝诫人。
例 句
在商业谈判中,双方因为一点小利益而僵持不下,
鹬蚌相持,
渔人得利
,让别人抢先占领了市场。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
同义异形
词组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渔翁得利
渔人得利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
出 处
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引 证
1.
众人都认道真个倪太守许下酬谢他的,反以为理之当然,那个敢道个不字?这正叫做“鹬蚌相持,
渔人得利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〇
2.
咱们在四川同杨嗣昌死打活拼,他却到河南拣便宜,这就是古话说的“鹬蚌相持,
渔人得利
”。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三卷四章
3.
这正叫做“鹬蚌相持,
渔人得利
”。若是倪善继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将家私平等分析,这千两黄金,弟兄大家该五百两,怎到得滕大尹之手?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4.
你们不应该打边区,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
渔人得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现代·毛泽东·《质问国民党》
5.
(帝谕曰)王能保境息民,则福可长享;如必驱兵苦战,胜负不可知,而鹬蚌相持,
渔人得利
,他日悔之,不亦晚乎!
清·张廷玉等·《明史·三二四·外国传五》
6.
大尹判几条封皮,将一坛金子封了,放在自己轿前,拾回衙内,落得受用。众人都认道真个倪太守许下酬谢他的,反以为理之当然,那个敢道个不字?这正叫做鹬蚌相持,
渔人得利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一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