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晋时期,契丹的首领耶律德光带领大军大举南侵。为了抵御这次侵略,少帝石重贵决定亲自率军北征。两方军队多次交锋,各有胜负。然而,到了公元945年3月,契丹军队如洪水猛兽般汹涌而来,将后晋军队围困在阳城之中。由于补给线被切断,后晋军队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城中的水源也日益减少。士兵们甚至需要吮吸湿泥中的水分以解渴,整个军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混乱。在这个紧急关头,后晋的英勇将军符彦卿站了出来,他向统帅张彦泽和皇甫遇提出了一个建议:“与其在这里坐以待毙,被敌人轻易俘虏,不如我们主动出击,拼死一战。这样,我们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张彦泽等人对符彦卿的提议表示赞同,并决定采用偷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攻击契丹军的背后。按照这一策略,后晋军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契丹军队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打乱了阵脚,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最终大败而逃。后晋军队趁机收集了契丹军丢弃的大量武器装备,胜利而归。这个故事中的“
束手就擒”一词,形象地描述了不作任何抵抗,甘愿被敌人俘虏的情境。这个成语也可以表达为“束手就缚”、“束手受缚”或“束手受擒”,都传达了同样的意思:在困境中,选择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命运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