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似悬河
[kǒu sì xuán hé]
点击听口似悬河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主谓
基本
指说起话来像瀑布倾泻一般滔滔不绝。形容人善于辞令。
口:告诉;说。
似:相像,类似。
悬河:瀑布。
例  句
1. 口似悬河,讲起历史故事来引人入胜,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2. 每当他讲起自己的旅行经历,总是口似悬河,让人仿佛也跟着他一起游历了世界各地。
成语故事
晋朝的郭象是玄学的集大成者,喜好《老》、《庄》,十分有才学,能言善辩,口齿伶俐,曾为《庄子》作注,流传于后世。在《世说新语・赏誉》中,记载一段太尉王衍对郭象的评语,他说:“郭象说话议论时,就像山上直泻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绝的灌注而下,好像永远不会枯竭的样子。”后来“口若悬河”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说话滔滔不绝,能言善辩。
同义异形
出  处
心如定水随形应,口似悬河逐病治。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二七·赠僧五首·神照上人》
引  证
1.
二位老者俱都是口似悬河。 清·张杰鑫·《三侠剑》
2.
果然引动了那老头儿的满肚皮牢骚,不必等人盘问,他早不禁不由口似悬河的讲将起来,讲到那十三妹刀断钢鞭,斗败了周海马,作色掀须,十分得意。 近代·文康·《侠女奇缘》
3.
道德骂道:“我与你这孽障有一天二地之仇,三江四海之恨,任是口似悬河,牙如利剑,说也枉然。” 清·佚名·《乾隆南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