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含天宪
[kǒu hán tiān xiàn]
点击听口含天宪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主谓
基本
嘴里含着朝廷的法令。形容权臣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滥施赏罚。
比喻
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口:嘴。
含:藏在里面,包容在里面。
天宪:朝廷法令。
例  句
1. 在封建社会里,有权势的人口含天宪,肆意鱼肉百姓。
2. 在那个时代,他犹如帝王一般,口含天宪,一言九鼎,无人敢违抗他的意志。
3. 他凭借手中的权力,口含天宪,任意妄为,最终引起了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成语故事
《后汉书·朱穆传》有言:“手握王爵,口含天宪。”这句话道出东汉时期宦官专权的现象。他们手中掌握封土授爵的权力,嘴里讲出的话就是朝廷的法令。成语“口含天宪”由此流传下来,指把持朝政,权倾朝野,“天宪”指朝廷法令,也作“口衔天宪”。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宦者传论》
引  证
1.
谷应泰曰:尝闻宦者四星,在皇位之侧,而腐身熏子,动相衒达,金貂左珰,口含天宪者,所由来渐矣。然秦以赵高败,汉、唐以宦侍亡。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四
2.
有了太后这一句话,安德海便是“口含天宪”了。 明·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3.
世言魏忠贤初不知书而口含天宪,则有一二文人代为之。 清·顾炎武·《日知录·巧言》
4.
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运赏则使饿隶富于季孙,呼噏则令伊、颜化为桀、跖。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穆传》
5.
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衔天宪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桓帝永兴元年》
6.
凡此诸人,口衔天宪,威福在手,天下士大夫靡然从风。 清·佚名·《明史·佞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