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有余罪
[sǐ yǒu yú zuì]
点击听死有余罪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紧缩
基本
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死:死亡,生命终止。
有:拥有;保有。与“无”相对。
余罪:犹馀辜。
例  句
1. 他犯下了滔天罪行,即使被判处死刑,也让人觉得他死有余罪,无法弥补给社会带来的伤害。
2. 那个人背叛了国家,泄露了机密,真是死有余罪,不配活在世上。
成语故事
汉代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为人勤学不倦。汉宣帝刚即位不久,任职狱官的路温舒就上书建议宣帝开仁德之心,减缓犯人的刑期。他认为天下至今不能太平,是因为狱官执法过于严苛,而秦朝之所以会灭亡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和古代狱官相比,现今狱官太过草率不人道,因为他们一方面害怕执法有过失受到处分,一方面为了顺利结案,于是对捉到的疑犯行刑逼供,受不了刑求的疑犯只得勉强认罪。以这种不当手法取得的供词,即使最后是由咎繇来断案,也会认为人犯实在罪恶深重,连死都不足以抵罪。因此,他期望宣帝能够听取各方谏言,废除严苛的刑罚,让天下回归太平。“死有余辜”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形容罪恶深重,死都不足以抵罪。
近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吾居大位,已负素餐之责矣,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余罪。
东汉·班固等·《汉书·平当传》
引  证
1.
且夫自今而言之,则元海、禄山死有余辜 宋·苏轼·《东坡志林·七德八戒》
2.
若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余罪。 近代·蔡东藩·《秦汉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