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辔澄清
[lǎn pèi chéng qīng]
点击听揽辔澄清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连动
基本
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负。
比喻
比喻肃清混乱的局面。
今义
后指立志治理乱局,安定天下。
揽辔:拉住马缰。
澄清:指要使昏乱的政治得以清明。
例  句
新官上任三把火,慨然有揽辔澄清之志。
成语故事
范滂是一个品行高尚、疾恶如仇的人,在当地及附近地区都很有名望。当时冀州发生了饥荒,饥民纷纷起来造反,朝廷为了稳定局势,任命范滂为清诏使去考察情况。范滂在接到任命后,深感责任重大。他临行时,骑在马上,手执缰绳,对随从说:“一定要查明真相,澄清天下(揽辔澄清)。”他还没有到达冀州,那些贪官污吏在听到他的名声后,就纷纷扔掉了官印逃走。范滂在任期间,他深入民间,采访疾苦,了解地方官吏的善恶得失。根据收集到的情况,他一下子弹劾了太守、刺史和权门豪绅20多人。虽然有人批评他弹劾的人太多,说他有私心,但范滂坚称自己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他说:“我这样做,好比是农夫锄草,为的是庄稼长得更加茂盛。假如我有私心,甘愿被当众处决。”
然而,由于汉王朝政治日趋黑暗,官员腐败,范滂见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就辞去了官职。后来,他被人诬陷结党营私,遭到了二次党锢之祸,被投入大牢。最终,他在狱中去世,年仅33岁。这个成语故事寓意深刻,表达了范滂那种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人们对于清明政治的渴望。
近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范滂传》
引  证
1.
少年揽辔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一〇七
2.
驻车决遣,揽辔澄清。 唐·韦建·《黔州刺史薛舒神道碑》
3.
荷蒙大元皇帝诏赐右榜进士,累升建康肃政廉访使之职。褰帷观察,揽辔澄清。 明·无名氏·《四贤记·义劝》
4.
平生揽辔澄清志,足迹殊难出里闾。万一铅刀堪小试,可容韫椟便藏诸? 清·黄遵宪·《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诗
5.
在诗中,作者把国家与民众的灾难视同‘己饥己溺’,澎湃着不可抑制的‘急济心怀’,那种忧国忧民之情,揽辔澄清之志,跃然纸上。 当代·吴殿尧·《伟大的情怀——读〈朱德诗词集〉有感》
6.
丈夫入世贵倜傥,揽辔登车气何爽! 清·毛奇龄·《送吴明府超迁观察之闽》诗
7.
劫余仍遣同舟济,揽辔中原共死生。 现代·柳亚子·《流亡杂诗》
8.
加以幼慕功名,早怀壮概,揽辔蕴澄清之志,临风多慷慨之词。 唐·崔远·《授苏文建邠州节度使制》
9.
乘时佐理疏明略,揽辔澄清愧昔贤。 元·王恽·《秋涧全集·一八·秋日早衙示同僚阎佥事子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