狧穅及米
[shì kāng jí mǐ]
点击听狧穅及米的拼音
基本释义
基本
舔掉糠皮以后,再舔就是米粒了。
比喻
比喻逐步侵蚀渐及全体。
狧:同“舐”。以舌舔物。
穅:从稻、麦、谷子等籽实上脱下来的皮或壳。
及:到。
米:去了壳的谷类或其他植物的籽实。
例  句
他在公司中的权力扩张如同狧穅及米,从最初的部门主管,逐渐蚕食其他部门,最后甚至想要控制整个公司。
成语故事
相传在汉初之时,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未分封诸侯,所以将刘姓子弟与功臣分封到各地为诸侯,致使各诸侯领地较广,而中央直辖地却很少。刘邦死后,各地诸侯渐生异心。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的领地,以强化中央集权。当时的诸侯中,吴王刘濞野心最大。他趁此机会挑拨和煽动其他诸侯,联合起兵反抗。他说:“今者主上兴于奸,饰于邪臣,好小善,听谗贼,擅变更法令,侵夺诸侯之地,征求滋多,诛罚良善,日以益甚。里语有之,‘舐糠及米’。”大意是:如今主上任用奸臣,被奸臣蒙蔽,爱好小聪明,听信谗言,擅自变更法律法令,侵夺诸侯的封地,对封国征求繁多,惩罚善良之人,日甚一日。俗话说“舐糠及米”,现在侵夺了封地,恐怕日后还要侵夺封国。这就是成语“舐糠及米”的出处,原指先占地盘然后夺取政权,现多比喻由外到内,逐步侵入占有。该成语也被称作“狧穅及米”、“狧糠及米”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舐糠及米
出  处
语有之曰:“狧穅及米。”
北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