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tài gōng diào yú , yuàn zhě shàng gōu]
点击听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承接复句
比喻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钩,自愿上当。
太公: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帮助武王伐纣的功臣。
钓鱼:用钓饵捕鱼,比喻引诱人上当。
愿:愿意,情愿。
者: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或事物。
上钩:鱼吞吃了鱼饵被钩住,比喻人被引诱上当。
用法提示
含诙谐意。
例  句
在这个商业社会里,有些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弱点进行营销,但消费者也要明白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道理,不要盲目消费。
成语故事
商代最后一个君主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骄奢淫逸,甚至无故杀害百姓,姜子牙看到纣王如此胡作非为,便弃官而逃,隐居在渭水河畔。这里是诸侯姬昌的势力范围。
姜子牙知道姬昌胸怀大志,求贤若渴,就在渭水边“钓鱼”。一般人钓鱼用的是弯钩,弯钩上面挂着鱼饵,把鱼钩放入水中,诱骗鱼儿上钩。可是姜子牙的鱼钩却是直的,上面也不放鱼饵,而且离开水面足有三尺高。他一边高举鱼竿,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不愿活的鱼儿,你要找死就自己上钩吧!”姜子牙与众不同的钓鱼方法,很快传到姬昌那里。
姬昌觉得这个人非常古怪,就派士兵去叫他。姜子牙见士兵前来,丝毫不理睬,边钓鱼边说道:“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瞎胡闹!”士兵见此情景,只好回去禀报姬昌。姬昌更加觉得这个人古怪不凡,于是派官员前往迎请。姜子牙见了,仍然不加理睬,他一边钓鱼一边说:“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瞎胡闹!”官员见此情形,又立即回去禀报姬昌。姬昌觉得这个人一定是个非凡的人才。于是,他带上厚礼,亲自去请姜子牙。姜子牙见他求贤确实是诚心诚意,便答应为他效劳。
姜子牙入朝后,被姬昌封为太公,做自己的军师,又提升为丞相。
后来,姜子牙辅佐文王、武王,讨伐纣王,终于灭掉了纣王,建立了周朝。
同义异形
出  处
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
元·建安虞氏·《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引  证
1.
二位青年上进,该去走走,我老汉多病年衰,也不望甚么际遇了。今日我要躲过,求二位遮盖一二。(外)这有何妨,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清·孔尚任·《桃花扇·骂筵》
2.
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 现代·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3.
自古道得好:“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不愿,怎强得也。 明·叶良表·《分金记·狂徒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