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有先生论》中深刻描绘:“如今世道已非,反被误解为诽谤君主之行,结果导致自身受损,背负不白之冤,甚至累及祖先,成为天下人的笑柄。故曰:‘谈何容易。’”这段叙述背后藏着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汉武帝登基后,为寻求贤才而广开门路。东方朔凭借才华自荐,后获任“常侍郎”一职。当汉武帝欲将长安周边之地化为猎场时,东方朔意识到此举对国家不利,于是力陈己见,可惜未能打动汉武帝。
东方朔并未放弃,他再次上书,强烈建议应以农业和军事为立国之本,然而,这一建议同样未获采纳。于是,他写下了《非有先生论》一文,借以讽刺汉武帝的决策。在文中,非有先生借吴国三年的沉默不语,向吴王阐述了自己为何不言一策的原因。他以历史上的桀纣杀贤臣、奸臣得势、贤臣因君主昏庸而隐退等例子,阐述了进谏的艰难。他反复强调:“臣下向君主进言谈何容易啊!”并且以商汤和周文王因纳贤臣而兴国的例子作为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进谏的不易。
汉武帝听闻后,深受触动,开始反思自己的治国之道,从此改革政治,励精图治。
这个故事逐渐演化出了“谈何容易”这一成语,原本指的是臣子向君主进言的不易,如今则泛指任何事情做起来都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