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无厌
[tān yù wú yàn]
点击听贪欲无厌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主谓
基本
犹言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贪欲:无休止地求取。
无:不。
厌:满足。
用法提示
用于书面语。
例  句
鸦片贩卖者时时刻刻向贪欲无厌的吃人神贡献新的牺牲品,而充当凶手的英人和服毒自杀的华人,就彼此竞争,向吃人神的祭台上贡献牺牲品。
成语故事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记载了一段关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贵族智伯的故事,这段记载中诞生了一个成语“贪得无厌”。
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智伯联合赵、韩、魏三大家族,成功击败了范氏和中行氏,并占领了他们的土地。然而,智伯的野心并未因此得到满足。几年后,他再次显露出贪婪的本性。
他首先向韩氏索要土地,韩氏因为恐惧,不得不割让了一块拥有一万户人家的土地给智伯。接着,智伯又向魏氏提出同样的要求,魏氏虽然不情愿,但害怕智伯的势力,也只好忍痛割让了一块土地。
然而,智伯的贪欲并未因此得到满足。他再次派人到赵氏领地,要求赵襄子割让蔡皋狼(今山西离石)之地。赵襄子坚决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智伯因此怀恨在心,暗中联合韩、魏两家共同攻打赵氏。
智伯围攻赵氏的晋阳城长达三年之久,但始终未能攻破。在这过程中,赵襄子的粮食储备逐渐耗尽,形势岌岌可危。然而,赵襄子并未放弃,他派出张孟谈去游说韩、魏两家,希望他们能够看清形势,与赵氏联手反击智伯。
在张孟谈的游说下,韩、魏两家最终答应了赵襄子的请求。他们联合赵氏,共同反击智伯。最终,智伯因为自己的贪得无厌而身死国灭。他的失败引起了天下人的嘲笑和鄙视,人们认为这是他“贪得无厌”的恶果。
从此,“贪得无厌”这个成语便流传下来,用来形容那些不择手段地追求财富和权力,却永远无法满足自己欲望的人。它也警示人们要克制自己的贪婪之心,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
近反义词
同义异形
出  处
既而政在大夫,韩子懦弱,大夫多贪,求欲无厌。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引  证
1.
知伯身死,国亡地分,为天下笑,此贪欲无厌也。 佚名·《战国策·赵一》·一八
2.
他们又终于成为从内部来腐蚀整个统治集团的贪欲无厌的蛀虫。 近代·蒲韧·《二千年间》
3.
夫高,故贱人也,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臣故曰殆。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