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
[tè lì dú xíng]
点击听特立独行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联合
基本
立身和行事不同于流俗。形容情操高尚,志趣纯正,不随波逐流。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
特: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立:立身。
独:独特
行:行事。
例  句
1. 即便在众人都追求潮流的时代,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审美和风格,特立独行地穿着复古的服饰,成为了街头的独特风景。
2. 这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特立独行,不受传统束缚,她的作品总能引发观众深思,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审美观念。
3. 在这个追求名利的社会中,他选择了一条特立独行的道路,致力于环保事业,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环保先锋。
成语故事
南宋学者李焘,字仁甫。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公元1138年中进士,他博览群书,学识丰富,历任兵部员外郎、礼部侍郎、敷文阁学士,主修国史。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性情刚直,志向远大,自恃有操守,有识见,不随波逐流。李焘早年著书时,秦桧还大权在握,秦桧死后,李焘才开始在朝廷有名。等到成了孝宗近臣,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时,经常严肃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学者张拭曾经说:“李焘像霜雪中的苍松翠柏。他没有嗜好,没有姬妾,也不添置家产。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写作上了。”他曾花了四十年的时间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叶适(字正则)认为,《续资治通鉴长编》是继《春秋》之后的又一部历史巨著。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独行特立
出  处
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
引  证
1.
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 唐·韩愈·《伯夷颂》
2.
又曰:”将翱将翔,讵比海鹣之翼;自南自北,若专霜隼之诛。“则公之特立独行,魁多士、登元宰,亦见于此赋矣。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〇
3.
他知道,这些年来,林奇的特立独行,表现在饮食上,是非常古怪而苛刻的。 当代·刘心武·《栖凤楼》·二三
4.
式观史氏,眇觌昔人,特立独行以自著见者甚众。 宋·王明清·《挥麈录三》
5.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唐·韩愈·《昌黎集·一七·与于襄阳书》
6.
古之仁人,将有为于世,必特立独行,自行其志。 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二一·五慈观阁记》
7.
予每观天下人才,多为一时风气所移,日以披靡,间有特立独行能不为俗所变者,率皆沉滞。 明·吴廷翰·《(明)吴廷翰集·上·赠四山童先生七十寿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