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滕薛争长
[téng xuē zhēng zhǎng]
基本释义
中性
主谓
基本
滕侯与薛侯争夺席位,指争夺尊位或首位。
比喻
比喻互比高下,互争长短。
古义
本指争夺位次之尊卑高低。
今义
后用来泛指竞相生长。
滕: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滕州。
薛: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滕州、薛城一带。
争:力求得到或达到;争夺。
长:首位。
例 句
在古代诸侯会盟的场合,
滕薛争长
的事件时有发生,体现了各国对于地位和尊严的争夺。
成语故事
在公元前712年,姬姓的滕侯与任姓的薛侯一同前往鲁国,以朝见鲁隐公。在朝见的过程中,两位侯爵就谁应该排在前面的问题产生了争执。薛侯坚持他的祖先被封在前,因此他应该排在首位。然而,滕侯则认为,作为皇族姓氏的代表,自己应当位列前茅。面对这样的纷争,鲁隐公派出了羽父前去调解。经过羽父的劝说,薛侯最终同意让步,让滕侯在朝见中排在前面。这一事件虽然短暂,却反映了当时贵族之间对地位和荣誉的争夺与妥协。
出 处
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
春秋·左丘明等·《左传·隐公十一年》
引 证
笋如滕薛争长,竹似齐夷独清。
宋·杨万里·《诚斋集·六·看笋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