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耻
[tián bù zhī chǐ]
点击听恬不知耻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偏正
基本
指对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为安然处之,不以为耻。
恬:安然,满不在乎
不:这是一个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
知:知道、了解。
耻:羞耻、惭愧。
易错点
注意"恬"读tián,"恬"左边是"忄"。
例  句
1. 他在公司里贪污公款,被发现后不仅不认错,反而恬不知耻地辩解自己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愤怒。
2. 他公然撒谎,被揭穿后却恬不知耻地继续编造谎言,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3. 那个人在偷了别人的钱后,还恬不知耻地在人群中炫耀自己的新手机,真是厚颜无耻
成语故事
在唐代冯贽所著的《云仙杂记》卷八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倪之芳的有趣故事。以下是这段文字的白话文解释:
倪之芳在饮酒之后,常常会表现出一些狂放古怪的行为,但他对此却毫不在意,一点也不觉得羞耻。有时,他甚至会用蘸了油的《毛诗》卷来代替蜡烛,以照亮他醉酒后彻夜不眠的游荡。
这里的“恬然不耻”描述的是倪之芳对自己酒后行为的满不在乎,他并不觉得这些行为有什么可耻的。而“或以《毛诗》卷染油代烛”则展示了他的一些奇特行为,用《毛诗》(即《诗经》)的书卷蘸上油来当作蜡烛使用,这不仅反映了他对文化的随意态度,也显示出他饮酒后的豪放不羁。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寡廉鲜耻
不以为耻
恬不知羞
下流无耻
同义异形
词组
恬不知愧
恬不知羞
出  处
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
引  证
1.
(汤鹏举言)王会初无历,恃(秦)桧与熺之亲党,致身禁从,出守便郡,置田产于湖、秀,造大宅于平江,三州之物,聚于私宅,恬不知耻。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七○·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乙未》
2.
谏不行,言不听,膏泽不下于民,而但缄默固位,恬不知耻,又可谓贤乎? 宋·钱时·《两汉笔记》
3.
然人生受用至此,不及十年,家资田地荡尽矣。然后一身狼狈,朝不谋夕,托钵歌妓之院,分餐孤老之盘,往来乡亲,恬不知耻。 明·袁宏道·《袁宏道集·五·锦帆集·三·龚惟长先生》
4.
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世。 宋·吕祖谦·《左氏博议·卫礼至杀邢国子》
5.
乃迩来玩日愒月,托病请假,纷纷不已,甚一季不到馆者有之,虚糜素餐,恬不知耻,殊为可厌。 明·吕维祺·《四译馆增定馆则》·十五
6.
恬不知耻的曹锟在舆论鼎沸,万众怒吼的场面中……做了总统。 近代·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〇章
7.
特不解当时妇女,何以恬不知羞,岂真叔宝全无心肝者哉?” 清·王韬·《淞隐漫录·冯佩伯》
8.
此中多暗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 清·赵继鼎·《明史·曾同亨传》
9.
虽然他们的军人穷凶极恶,兽性十足;虽然他们的文官篡改史实,恬不知耻,他们在日常生活用品上所投下的艺术趣味之令人赞赏是无可争辩的。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包装》
10.
崇宁初,籍党人,立石端礼门侧,蔡京复自书碑,颁郡县。彼张商英、周秩、杨畏之徒反复附和,恬不知耻。 清·朱彝尊·《宋京兆府学石经碑跋》
11.
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胡博士。 现代·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
12.
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清·阎尔梅·《房琯论》
13.
尼之为尼,至今愈不可问矣。肆欲宣淫,恬不知耻,如静定者,犹存羞恶之良者也。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固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