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有一位名叫扬雄的文学家,他在他的《长杨赋》中使用了“咫尺”这个词,用来形容距离非常近。他说:“即使是盲人,也看不见近在咫尺的东西,而离娄(古代传说中视力极好的人)却能够洞察千里之外的细微之处。” 这里的“咫尺”就是指很近的距离,如同手指伸出的长度那么近。
后来,在唐代,诗人李中在他的诗中写道:“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场景:一个美人独自待在一个门户紧闭、帘幕低垂的房间里,她望着窗外斜斜的月光,心中思念着皇帝。尽管皇帝离她很近,就在不远处的宫殿里,但他们却无法相见,这让她感觉彼此好像相隔得非常遥远。
从李中的这句诗中,后来演变出了“
咫尺天涯”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两个人或事物虽然相距很近,但由于某种原因,却感觉像是相隔在天涯一般,无法相见或无法接近。它常用来形容人们之间虽然物理距离很近,但情感上却非常疏远或无法接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