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在华州郑县任职的县令吴时,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处事机敏。他曾奉命将三万斛大米运往长安,他提出“移兵就食”的策略,有效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另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是,他建议朝廷重视奏章的内容而非形式,使得边远地区的官吏得以贡献有益的建议,并被朝廷采纳。另有一次,吴时巧妙地处理了因读书人触犯忌讳的文章而引发的风波。他焚毁了这些文章,并告诫学官不要将此类言论上报给君王,从而巧妙地救了那些读书人一命,并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吴时被调至京城任职,他的博学多才和聪明才智给国子监和太学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赞誉吴时为“立地书橱”,意指他学识广博,犹如一座矗立的书架,装满了各种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立地书橱”这个词汇逐渐演化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读书极多、学识广博的人。然而,它有时也带有贬义,用来比喻那些只会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知识的人。这个成语有时也被称作“两脚书橱”,强调了那些只知道走路搬运书本,却不能真正理解其中含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