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中记载的这段历史,正是成语“挺身而出”的由来。它描述了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勇敢地站出来,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情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在权力面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李建成作为皇太子,担心自己的地位被威望更高的李世民所威胁,于是与李元吉勾结,企图谋杀李世民。李世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先发制人,保护自己和手下的亲信。在精心策划之下,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下了伏兵,等待李建成的到来。当李建成和李元吉毫无防备地进入玄武门时,李世民突然发动袭击,成功地将他们二人射杀。然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并不甘心失败,他们纠集了两千名精兵,由冯立、谢叔方等人率领,前来攻击李世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李世民的手下们陷入了紧张与混乱之中。此时,驻守在玄武门的宿卫将领敬君弘,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他并没有被敌人的强大兵力所吓倒,反而选择了挺身而出,带领手下的士兵们勇敢地迎击敌人。尽管有人劝他等待援兵的到来,但敬君弘深知形势的紧迫,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反击。在敬君弘的英勇带领下,士兵们奋勇杀敌,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虽然最终因为兵力悬殊而失败,但敬君弘的勇敢和担当精神却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和赞誉。这段历史被后人传颂为“挺身而出”的成语故事,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责任的人。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担当,也展现了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