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的意思

《丁》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丁的基本信息

丁的笔画顺序

丁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丁》字同部首汉字

含《丁》的成语

基本解释


dīng  ㄉㄧㄥˉ
◎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 成年男子。
◎ 人口。
◎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英文翻译


man   population   fourth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dīng 
〈名〉
(1) (象形。金文象俯视所见的钉头之形,小篆象侧视的钉形。本义:钉子)
(2) 同本义。丁为“钉”的古字 [nail]
丁,钻也。象形。今俗以钉为之,其质用金或竹,若木。——《说文》
(3) 又如:丁屐(底有钉齿的木鞋);丁子(蝌蚪。初生头大有尾,如丁字)
(4) 小的立方体 [wad;small cubes of meat or vegetable](如肉、瓜果、蔬菜等割成的小方块)。如:黄瓜丁;炒鸡丁;羊肉丁
(5) 天干的第四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the fourth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其日丙丁。——《吕氏春秋·孟夏》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春秋》
(6) 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不同于男孩 [man]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余丁传餐。——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7) 又如:丁粮(对男丁征收的粮食);丁力(一男之力。引申为劳力);丁女(能担任力役的成年女子;道家语指火神);丁奴(二十岁以上的成年奴仆) ;成丁;壮丁
(8) 家庭人口 [member of a family]。如:添丁;丁税(按人丁所课的税);丁赋(按人丁所课的赋税)
(9) 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 [person engaged in a certain occupation]。如 :园丁;家丁;庖丁
词性变化
dīng 
〈形〉
(1) 壮盛;强壮 [strong]
齿落复生,身气丁强。——汉·王充《论衡·无形》
(2) 又如:丁丁(壮健的样子);丁人(壮健的男子);丁夫(壮健的男子)
(3) 序数第四 [fourth]。如:丁等;丁级;丁方(四方);丁夜四更夜(凌晨1—3时)
dīng 
〈动〉
(1) 当;遭逢 [fall upon]
丁,当也。——《尔雅》。注:“相当值。”
宁丁我躬?——《诗·大雅·云汉》
丁时逢殃。——汉·刘向《九叹·惜贤》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后汉书·岑彭传》
丁时逢殃,孰可夸何兮。——汉·刘向《九叹·惜贤》
(2) 如:丁辰(适逢其时);丁仔(遇上,碰巧);丁夫忧(遇父丧);丁了母忧(遭了母丧)
(3) 另见 zhèng
基本词义
zhēng 
另见dīng 

汉语字典

[①][dīng]
[《廣韻》當經切,平青,端。]
(1)天干的第四位。古代用以纪日。
(2)与地支相配用于纪年、月、日。
(3)指第四;四。参见“丁夜”、“丁方”。
(4)五行中丙丁均属火,因以为火的代称。参见“丙丁”。
(5)壮盛;强壮。
(6)旧时指到了服劳役年龄的人。
(7)泛指人口,家口。
(8)指从事某种专门性劳动的人。
(9)指男孩。
(10)指鱼枕骨。
(11)指蚌、蛤壳内侧坚韧的小肉柱。
(12)指蔬菜、肉类等切成的小块。
(13)指丁祭。
(14)指笔画简单的汉字。
(15)当;遭逢。
(16)钉子。“釘”的古字。
(17)通“疔”。
(18)通“叮”。
(19)通“盯”。
(20)姓。
[②][dìng]
(1)把钉子捶打进别物之中。
(2)缝缀。
[③][zhēng]
[《廣韻》中莖切,平耕,知。]
见“丁3丁”。

音韵参考

[上古音]:耕部端母,teng
[广 韵]:中莖切,下平13耕,zhēng,梗開二平耕知
[平水韵]:下平八庚·下平九青
[唐 音]:*deng,deng
[国 语]:dīng,zhēng
[粤 语]:ding1zaang1zang1
[闽南语]:teng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子集上】【一字部】 丁; 康熙笔画:2; 页码:页75第03
〔古文〕

康熙字典第75页图片

  • 张猛龙碑的丁字楷书

    张猛龙碑

  • 虞世南的丁字楷书

    虞世南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丁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柳公权的丁字楷书

    柳公权

  • 赵之谦的丁字楷书

    赵之谦

  • 沈尹默的丁字楷书

    沈尹默

  • 魏碑的丁字楷书

    魏碑

  • 褚遂良的丁字楷书

    褚遂良

  • 崔敬邕墓志的丁字楷书

    崔敬邕墓志

  • 欧阳通的丁字楷书

    欧阳通

  • 颜真卿的丁字楷书

    颜真卿

  • 张猛龙碑的丁字楷书

    张猛龙碑

  • 赵孟頫的丁字楷书

    赵孟頫

  • 智永的丁字楷书

    智永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丁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智永的丁字楷书

    智永

  • 欧阳询的丁字楷书

    欧阳询

  • 褚遂良的丁字楷书

    褚遂良

  • 行书-米芾的丁字行书

    行书-米芾

  • 张即之的丁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米芾的丁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丁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欧阳询的丁字行书

    欧阳询

  • 黄庭坚的丁字行书

    黄庭坚

  • 敬世江的丁字行书

    敬世江

  • 米芾的丁字行书

    米芾

  • 米芾的丁字行书

    米芾

  • 沈粲的丁字行书

    沈粲

  • 孙过庭的丁字行书

    孙过庭

  • 智永的丁字行书

    智永

  • 智永的丁字行书

    智永

  • 郑板桥的丁字行书

    郑板桥

  • 王铎的丁字行书

    王铎

  • 黄庭坚的丁字行书

    黄庭坚

  • 王铎的丁字行书

    王铎

  • 王壮为的丁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丁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丁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丁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丁字行书

    王壮为

  • 毛爷爷的丁字草书

    毛爷爷

  • 智永的丁字草书

    智永

  • 程京萼的丁字草书

    程京萼

  • 怀素的丁字草书

    怀素

  • 怀素的丁字草书

    怀素

  • 怀素的丁字草书

    怀素

  • 怀素的丁字草书

    怀素

  • 揭傒斯的丁字草书

    揭傒斯

  • 敬世江的丁字草书

    敬世江

  • 陆游的丁字草书

    陆游

  • 欧阳询的丁字草书

    欧阳询

  • 宋克的丁字草书

    宋克

  • 孙过庭的丁字草书

    孙过庭

  • 孙过庭的丁字草书

    孙过庭

  • 王铎的丁字草书

    王铎

  • 徐伯清的丁字草书

    徐伯清

  • 徐伯清的丁字草书

    徐伯清

  • 赵构的丁字草书

    赵构

  • 赵佶的丁字草书

    赵佶

  • 赵雍的丁字草书

    赵雍

  • 赵子昂的丁字草书

    赵子昂

  • 傅山的丁字草书

    傅山

  • 陈鸿寿的丁字隶书

    陈鸿寿

  • 隶书-伊秉绶的丁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邓石如的丁字隶书

    邓石如

  • 居延简的丁字隶书

    居延简

  • 赵宽碑的丁字隶书

    赵宽碑

  • 隶书-金农的丁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金农的丁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金农的丁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金农的丁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邓石如的丁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隶书-何绍基的丁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胡义赞的丁字篆书

    胡义赞

  • 说文解字的丁字篆书

    说文解字

  • 胡义赞的丁字篆书

    胡义赞

  • 说文解字的丁字篆书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