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的意思

《俎》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俎的基本信息

俎的笔画顺序

俎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俎》字同部首汉字

含《俎》的成语

基本解释


zǔ  ㄗㄨˇ
◎ 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俎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
◎ 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俎(刀和砧板)。
◎ 姓。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zǔ 
〈名〉
(1) (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2) 同本义 [a sacrificial utensil]
为俎孔硕。——《诗·小雅·楚茨》
鸟兽之肉,不登于俎。——《左传·隐公五年》
祭操俎。——《山海经·海外西经》
俎豆之事。——《论语·卫灵公》
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3) 又如:俎几(俎形如几,故称。古代祭祀、燕飨时所用的礼器);俎拒(俎足中央的横木);俎味(祭祀用食品)
(4) 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多木制,也有青铜铸的,大方形,两端有足 [a chopping block]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俎,切肉的砧板。)——《史记·项羽本纪》

汉语字典

[①][zǔ]
[《廣韻》側吕切,上語,莊。]
“柤2”的被通假字。亦作“爼1”。
(1)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
(2)切肉用的砧板。
(3)姓。明代有俎如兰,清代有俎可尝。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音韵参考

[广 韵]:側吕切,上8語,zhǔ,遇開三上魚莊
[平水韵]:上声六语·去声六御
[唐 音]:jriu?
[国 语]:zǔ
[粤 语]:zo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子集中】【人字部】 俎; 康熙笔画:9; 页码:页104第21
【唐韻】側呂切【集韻】壯所切,

康熙字典第104页图片

  • 柳公权的俎字楷书

    柳公权

  • 虞世南的俎字楷书

    虞世南

  • 沈尹默的俎字楷书

    沈尹默

  • 赵之谦的俎字楷书

    赵之谦

  • 欧阳通的俎字楷书

    欧阳通

  • 虞世南的俎字楷书

    虞世南

  • 魏碑的俎字楷书

    魏碑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俎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俎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张猛龙碑的俎字楷书

    张猛龙碑

  • 智永的俎字楷书

    智永

  • 张即之的俎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米芾的俎字行书

    行书-米芾

  • 李世民的俎字行书

    李世民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俎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王壮为的俎字行书

    王壮为

  • 王铎的俎字行书

    王铎

  • 郑板桥的俎字行书

    郑板桥

  • 毛爷爷的俎字草书

    毛爷爷

  • 傅山的俎字草书

    傅山

  • 隶书-伊秉绶的俎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隶辨的俎字隶书

    隶辨

  • 童大年的俎字隶书

    童大年

  • 隶书-金农的俎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金农的俎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邓石如的俎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隶书-何绍基的俎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鼎文的俎字篆书

    鼎文

  • 傅卣的俎字篆书

    傅卣

  • 古砖的俎字篆书

    古砖

  • 江陵楚简的俎字篆书

    江陵楚简

  • 三年壶的俎字篆书

    三年壶

  • 说文解字的俎字篆书

    说文解字

  • 吴大澄的俎字篆书

    吴大澄

  • 吴大澄的俎字篆书

    吴大澄

  • 仰嘉祥的俎字篆书

    仰嘉祥

  • 赵之谦的俎字篆书

    赵之谦

  • 说文解字的俎字篆书

    说文解字

  • 吴大澄的俎字篆书

    吴大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