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的意思

《兀》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兀的基本信息

兀的笔画顺序

兀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兀》字同部首汉字

含《兀》的成语

基本解释


wù  ㄨˋ
◎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 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英文翻译


stand upright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1) ——“兀秃” wūtu:同“乌涂” wūtu。
(2) 另见 wù 
词性变化
wù 
〈动〉
动摇,摇晃 [shake]
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后汉书》
wù 
〈副〉
(1) 还;仍然;到目前依旧 [still]。如:兀子(仍然;还);兀自(兀子。还,仍然)
(2) 笔挺地 [upright]。如:兀坐(端坐)
wù 
〈代〉
(1) 这,那 [this;that]。如:兀是谁(那是谁;这是哪一位);兀底(这;这个);兀得(这个;这)
(2) [名]∶姓
(3) 另见 wū

汉语字典

[①][wù]
[《廣韻》五忽切,入没,疑。]
“掘3”的被通假字。
(1)高耸貌。
(2)独立。
(3)谓独立貌。
(4)光秃。
(5)静止;使静止。
(6)无知貌。
(7)昏沉貌。
(8)仓促。
(9)断一足之称。引伸为斩,断。
(10)摇晃。
(11)仍,还。
(12)某些词的前缀。参见“兀誰”、“兀那”。
[②][wū]
见“兀2秃”。

音韵参考

[广 韵]:五忽切,入11沒*,wù,臻合一入魂疑
[平水韵]:入声六月
[唐 音]:*ngu?t,ngu?t
[国 语]:wù
[粤 语]:ngat6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子集下】【儿字部】 兀; 康熙笔画:3; 页码:页123第02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康熙字典第123页图片

  • 虞世南的兀字楷书

    虞世南

  • 赵之谦的兀字楷书

    赵之谦

  • 沈尹默的兀字楷书

    沈尹默

  • 苏轼的兀字楷书

    苏轼

  • 柳公权的兀字楷书

    柳公权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兀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魏碑的兀字楷书

    魏碑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兀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张猛龙碑的兀字楷书

    张猛龙碑

  • 智永的兀字楷书

    智永

  • 欧阳询的兀字楷书

    欧阳询

  • 张即之的兀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米芾的兀字行书

    行书-米芾

  • 陆柬之的兀字行书

    陆柬之

  • 吴宽的兀字行书

    吴宽

  • 张瑞图的兀字行书

    张瑞图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兀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郑板桥的兀字行书

    郑板桥

  • 王铎的兀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兀字行书

    王铎

  • 王壮为的兀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兀字行书

    王壮为

  • 毛爷爷的兀字草书

    毛爷爷

  • 宋克的兀字草书

    宋克

  • 王守仁的兀字草书

    王守仁

  • 杨维祯的兀字草书

    杨维祯

  • 张瑞图的兀字草书

    张瑞图

  • 傅山的兀字草书

    傅山

  • 傅山的兀字草书

    傅山

  • 隶书-伊秉绶的兀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隶书-金农的兀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金农的兀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邓石如的兀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隶书-何绍基的兀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说文解字的兀字篆书

    说文解字

  • 吴昌硕的兀字篆书

    吴昌硕

  • 说文解字的兀字篆书

    说文解字

  • 吴昌硕的兀字篆书

    吴昌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