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的意思

《勒》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勒的基本信息

勒的笔画顺序

勒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勒》字同部首汉字

含《勒》的成语

基本解释


lè   ㄌㄜˋ
◎ 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马勒。
◎ 收住缰绳不使前进:悬崖勒马。
◎ 强制:勒令。勒索。
◎ 统率:勒兵。
◎ 雕刻:勒石。勒碑。勒铭。

英文翻译


rein in   tie sth. tight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lè 
〈名〉
(1) (形声。从革,力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
(2) 同本义 [bridle]
勒,马头络衔也。——《说文》
勒面绩总。——《周礼·巾车》
案勒一具。——《汉书·匈奴传》。注:“马辔也。”
弓矢鞍勒。——《后汉书·乌桓鲜卑传》
缨辔贝勒。——《仪礼·既夕礼》
(3) 又如:马勒;勒面(古代马面饰)
(4) 对数能量损失,中子能量损失的一种量度,等于中子初始能量与在慢化过程中任一点上能量之比的自然对数值 [lethargy]
(5) 勒克司的简称(照度单位) [Lux]
(6) 姓。
词性变化
lè 
〈动〉
(1) 约束;收紧缰绳以止住马骡等或使马转身 [restrain;rein in]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楚辞·九章·思美人》
扬桴上陇坂,勒骑下平原。——虞世南《出塞》
(2) 又如:勒马;勒帛(系帛作腰带);勒限(给一定的期限);勒口(套上带嚼口的笼头);勒子(妇女用的,由形如两片叶子连接起来的帽圈)
(3) 雕刻 [carve]。如: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石(刻字于石);勒铭(勒碑,勒石。镌刻铭文);勒巧(把记巧文字刻在石上);勒碑
(4) 统率 [command]
勒兵,下令军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勒兵(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陈兵。检阅军队);勒卒(部署、操练士卒);亲勒六军
(6) 强迫;强制 [compel;force]。如:勒取(强行索取);勒迫(强迫);勒停(强制停止;勒令停职)
(7) 割,划 [cut]
宋江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 婆惜嗓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水浒传》
(8) 勒索 [extort;blackmail]。如:勒掯(掯勒、累掯。勒索,克扣)
(9) 挑动,挑逗 [provoke;tantalize]。如:勒战(挑战)
(10) 另见 lēi;lei
基本词义
lēi 
〈动〉
(1) [口]∶捆住;套住;或捆住或套住后再用力拉紧(多单用) [strap or tie sth.tight]
擅直勒死平民。——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勒紧裤带
(3) 另见 lè;lei

汉语字典

[①][lè]
[《廣韻》盧則切,入德,來。]
(1)带嚼子的马络头。
(2)拉紧缰绳以止住牲口。
(3)强制,强迫。
(4)勒索;强取。
(5)约束;抑制。
(6)统率;部署。
(7)编纂。
(8)雕刻。
(9)指刻在金石上的文字。
(10)画;写。
(11)书法用语,指汉字笔画的“横”。参见“永字八法”。
(12)用笔把文字抹去。
(13)犹捋。用手握住物体向一端移动。
(14)方言。在。
(15)方言。瞪。
(16)通“肋”。
(17)语气词。
(18)姓。汉有勒尊。
[②][lēi]
[《廣韻》盧則切,入德,來。]
(1)捆住;套住;或捆、套以后再拉紧。
(2)方言。收紧、逼尖嗓子。

音韵参考

[广 韵]:盧則切,入25德,lè,曾開一入登來
[平水韵]:入声十三职
[唐 音]:l?k
[国 语]:lè,lēi
[粤 语]:laak6lak6
[闽南语]:lek8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子集下】【力字部】 勒;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48第10
【唐韻】盧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德切,

康熙字典第148页图片

  • 柳公权的勒字楷书

    柳公权

  • 虞世南的勒字楷书

    虞世南

  • 沈尹默的勒字楷书

    沈尹默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勒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赵之谦的勒字楷书

    赵之谦

  • 魏碑的勒字楷书

    魏碑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勒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曹全碑的勒字楷书

    曹全碑

  • 樊敏碑的勒字楷书

    樊敏碑

  • 牛橛造像的勒字楷书

    牛橛造像

  • 欧阳询的勒字楷书

    欧阳询

  • 太妃侯造像的勒字楷书

    太妃侯造像

  • 颜真卿的勒字楷书

    颜真卿

  • 虞世南的勒字楷书

    虞世南

  • 元详造像的勒字楷书

    元详造像

  • 张表碑的勒字楷书

    张表碑

  • 张猛龙碑的勒字楷书

    张猛龙碑

  • 智永的勒字楷书

    智永

  • 欧阳询的勒字楷书

    欧阳询

  • 张即之的勒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米芾的勒字行书

    行书-米芾

  • 欧阳询的勒字行书

    欧阳询

  • 敬世江的勒字行书

    敬世江

  • 米芾的勒字行书

    米芾

  • 米芾的勒字行书

    米芾

  • 米芾的勒字行书

    米芾

  • 明人的勒字行书

    明人

  • 欧阳询的勒字行书

    欧阳询

  • 饶介的勒字行书

    饶介

  • 王铎的勒字行书

    王铎

  • 王蒙的勒字行书

    王蒙

  • 王羲之的勒字行书

    王羲之

  • 赵孟頫的勒字行书

    赵孟頫

  • 翁方纲的勒字行书

    翁方纲

  • 王壮为的勒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勒字行书

    王壮为

  • 王羲之的勒字行书

    王羲之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勒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郑板桥的勒字行书

    郑板桥

  • 王铎的勒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勒字行书

    王铎

  • 毛爷爷的勒字草书

    毛爷爷

  • 智永的勒字草书

    智永

  • 褚遂良的勒字草书

    褚遂良

  • 怀素的勒字草书

    怀素

  • 怀素的勒字草书

    怀素

  • 欧阳询的勒字草书

    欧阳询

  • 敬世江的勒字草书

    敬世江

  • 孙过庭的勒字草书

    孙过庭

  • 王宠的勒字草书

    王宠

  • 王宠的勒字草书

    王宠

  • 徐伯清的勒字草书

    徐伯清

  • 徐伯清的勒字草书

    徐伯清

  • 智永的勒字草书

    智永

  • 傅山的勒字草书

    傅山

  • 傅山的勒字草书

    傅山

  • 隶书-伊秉绶的勒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隶书-伊秉绶的勒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曹全碑的勒字隶书

    曹全碑

  • 衡方碑的勒字隶书

    衡方碑

  • 何绍基的勒字隶书

    何绍基

  • 马王堆帛书的勒字隶书

    马王堆帛书

  • 吴大澄的勒字隶书

    吴大澄

  • 吴让之的勒字隶书

    吴让之

  • 吴隐的勒字隶书

    吴隐

  • 赵之谦的勒字隶书

    赵之谦

  • 隶书-金农的勒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邓石如的勒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隶书-何绍基的勒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何绍基的勒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古人的勒字篆书

    古人

  • 汉印的勒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勒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勒字篆书

    汉印

  • 柳鼎的勒字篆书

    柳鼎

  • 毛公鼎的勒字篆书

    毛公鼎

  • 师和父敦的勒字篆书

    师和父敦

  • 师酉簋的勒字篆书

    师酉簋

  • 石鼓文的勒字篆书

    石鼓文

  • 石鼓文的勒字篆书

    石鼓文

  • 颂鼎的勒字篆书

    颂鼎

  • 吴昌硕的勒字篆书

    吴昌硕

  • 吴大澄的勒字篆书

    吴大澄

  • 吴让之的勒字篆书

    吴让之

  • 寅簋的勒字篆书

    寅簋

  • 赵孟頫的勒字篆书

    赵孟頫

  • 师酉簋的勒字篆书

    师酉簋

  • 石鼓文的勒字篆书

    石鼓文

  • 吴昌硕的勒字篆书

    吴昌硕

  • 吴大澄的勒字篆书

    吴大澄

  • 吴让之的勒字篆书

    吴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