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
shì ㄕˋ
◎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 表示存在:满身是汗。
◎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
◎ 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
◎ 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
◎ 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
◎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是冷。
◎ 对,合理,与“非”相对: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
◎ 认为对: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是,我就去。
◎ 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是问。惟利是图。
◎ 姓。
非、否
◎ 是
am are be been being is yes
详细字义
◎ 是 shì
〈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 同本义 [right]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3) 对的,正确的 [correct]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诗·魏风·园有桃》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场所)
(5) 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every;any]。如: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词性变化
◎ 是 shì
〈代〉
(1) 此,这 [this;that]
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 是 shì
〈动〉
(1) 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praise;justify]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3) 订正 [correct]。如:是正(订正;校正)
(4) 遵从,以为法则 [follow]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5) 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be]
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 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7) 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8) 又如:他不是学生
(9) 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10) 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11) 表示存在 [be;exist]。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12) 表示让步 [be…,but]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13) 又如: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14) 表示适合 [be suit]。如:放的是地方
(15) 尝试。用同“试” [try]。如:是猜(试猜)
(16) 像;似 [like;resemble]。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 是 shì
〈副〉
(1) 表示肯定 [certainly;really]。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2) “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just]。如:我[是]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3) 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 [yes]。如: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
(4) 很,非常 [very]。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
◎ 是 shì
<连>
(1) 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although]。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2) 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如: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
(3) 有虽然的意思。用于转折句。如: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
(4) 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because (of)]。如:他犯错误是[因为]平时太骄傲了
(5) 选择问句的格式是:“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 [(whether)…or]。如:今天谁值班?还是你还是小王?
(6) 或者 [or]
(7) 回答选择问句,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一般不连“是”字。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快
(8) 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
(9) 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不快也不慢
◎ 是 shì
〈名〉
(1) 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2) 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3) 姓
◎ 是 shì
〈助〉
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 刘开《问说》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①][shì]
[《廣韻》承紙切,上紙,禪。]
亦作“昰1”。
(1)正;不偏斜。
(2)正确。
(3)指正确的论断或肯定的结论。
(4)认为正确;肯定。
(5)訂正。
(6)遵从,以为法则。
(7)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8)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9)表示加重语气之词。
(10)表示答应之词。
(11)用在动词后面的两个数量结构之间,含有“算作”的意思。
(12)代词。此,这;这里。
(13)副词。表示范围,相当于“只”。
(14)连词。表示承接,相当于“于是”。
(15)连词。表示承接,相当于“则”。
(16)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而”。
(17)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此”、“因为”。
(18)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虽然”。
(19)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即使”。
(20)助词。用在宾语和它的动词之间,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21)助词。犹“夫”,表发端。
(22)通“視”。
(23)通“寔”。足,满。
(24)通“寔”。实在;真实。
(25)通“氏”。
(26)通“時”。此时,这时候。
(27)用同“試”。尝试。
(28)犹“甚”。怎样。
(29)犹“甚”。极;很。
(30)用同“事”。事情。
(31)姓。三国吴有是仪。见《三国志·吴志》本传。
[②][tí]
[《集韻》田黎切,平齊,透。]
月边。参见“是2月”。
[上古音]:支部禅三母,zjie
[广 韵]:承紙切,上4紙,shì,止開三上支A常
[平水韵]:上声四纸
[唐 音]:*zhi??
[国 语]:shì
[粤 语]:si6
[闽南语]:si7
柳公权
虞世南
虞世南
虞世南
沈尹默
赵之谦
颜真卿多宝塔体
魏碑
魏碑
褚遂良
柳公权
蔡襄
褚遂良
褚遂良
高贞碑
欧阳询
石婉墓志
颜真卿
乙瑛碑
元倪墓志
元珍墓志
张猛龙碑
张旭
赵孟頫三门记体
赵孟頫三门记体
赵孟頫三门记体
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
智永
沈尹默小字
颜家庙碑
欧阳询
欧阳询
褚遂良
张即之
行书-米芾
行书-米芾
行书-米芾
行书-米芾
行书-米芾
行书-集字圣教序
陆柬之
欧阳询
蔡卞
范允临
冯承素
龚贤
何绍基
黄庭坚
黄庭坚
金膺显
近人
敬世江
橘逸势
李鹤录
李隆基
陆柬之
米芾
米芾
米芾
米芾
明人
阮元
苏轼
苏轼
苏轼
苏轼
苏轼
唐寅
王铎
王十朋
王守仁
王守仁
王羲之
王羲之
王羲之
王献之
王献之
王献之
文征明
文征明
吴琚
鲜于枢
鲜于枢
徐渭
虞世南
赵构
赵构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
祝枝山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王壮为
王壮为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郑板桥
郑板桥
隶书-伊秉绶
隶书-伊秉绶
曹全碑
衡方碑
唐玄宗
白石君碑
陈鸿寿
郭有道碑
何绍基
华山神庙碑
孔宙碑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莫友芝
西狭颂
鲜于璜碑
乙瑛碑
张迁碑
赵之谦
隶书-邓石如
隶书-邓石如
隶书-何绍基
隶书-何绍基
隶书-何绍基
隶书-金农
隶书-金农
隶书-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