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的意思

《汉》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汉的基本信息

汉的笔画顺序

汉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汉》字同部首汉字

含《汉》的成语

基本解释


(漢)
hàn  ㄏㄢˋ
◎ 天河:银汉。云汉。气冲霄汉。
◎ 成年男人:汉子。老汉。
◎ 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汉人(a.汉族人;b.指汉代的人)。
◎ 中国朝代名:汉代。汉隶(a.汉代的隶书。b.具有东汉碑刻风格的隶书)。

英文翻译


Chinese   man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漢 hàn 
〈名〉
(1) (会意。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2) 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the Hanshui River]
汉, 汉水也。上流曰漾。——《说文》
徐偃王处 汉东。——《韩非子·五蠹》
达于汉阴。——《列子·汤问》
汉之阴。
收众汉南。——《资治通鉴》
(3) 又如:汉女(传说中的汉水女神);汉津(汉水);汉阴(汉水南岸。水南岸背太阳叫阴,水北岸面太阳叫阳);汉渚(汉水水边;汉水)
(4) 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the Milky Way;the Galaxy]
星汉灿烂。——曹操《步出门夏门行》
(5) 又如:汉沂(银河边);汉清(即清汉,天河)
(6) 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the Han Dynasty]
匈奴留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不知有汉。——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实汉贼。——《资治通鉴》
废汉自立。
(7) 又如:汉宇(汉室。指汉朝。也称汉家);汉军(汉朝的军队;元、清时称以汉人编成的军队);汉风(汉代的威风或诗风);汉唐(汉代和唐代。因两代的文治武功都很盛,故常常并称)
(8) 民族名。汉族的简称 [the Han nationality]。如:汉民族(即汉族);汉礼(汉族礼仪)
(9) 汉族人 [the Han people;the Hans]。如:汉军旗(汉族依照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的人);汉旅(汉人军队);汉儿(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
(10) 男子的俗称 [man]。如:醉汉(喝醉了的男子);单身汉(没有妻子的人);莽汉(粗鲁冒失的男子);老汉;壮汉
(11) 国名 [Han state]
(12) (公元 221—263)三国之一。史称季汉,又称蜀汉。刘备所建
(13) (公元 304—329)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刘渊称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
(14) (公元311—347)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李雄称帝,国号成,至李寿时,改号为汉,史称成汉,也称后蜀
(15) (公元917—971)五代十国之一。刘隐称帝,国号汉,史称南汉

汉语字典

[①][hàn]
[《廣韻》呼旰切,去翰,曉。]
“汉1”的繁体字。
(1)水名。汉水,也称汉江,为长江最长的支流。发源于今陕西省宁强县,流经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
(2)天河;银河。
(3)男子。
(4)方言。称丈夫。
(5)契丹统治者对南人的称谓。元代对原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汉族人和契丹、女真、高丽等族人亦称汉。
(6)古指华夏族、汉族及其活动范围。
(7)民族名。汉族。中华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参见“漢族”。
(8)汉语的简称。
(9)《汉书》的简称。
(10)朝代名。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前202年称帝,国号汉,建都长安,史称西汉或前汉。公元8年外戚王莽一度称帝,国号新。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後汉。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东汉灭亡。整个汉代共历二十四帝,406年。
(11)我国古代政权名。(1)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蜀汉。263年亡于魏。(2)十六国之一。公元304年,刘渊起兵,自称汉王。308年,刘渊在平阳称帝。后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3)十六国之一。公元306年,李雄称帝,建都ㄎ,国号成。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347年亡于东晋。(4)五代时的十国之一。公元917年,刘龑在广州称帝,国号越,后改为汉,史称南汉。971年亡于北宋。(5)五代之一。公元947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旋定都汴(今河南省开封市),国号汉。史称後汉。950年亡于後周。(6)五代时的十国之一。公元951年,刘旻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979年亡于北宋。(7)五代时十国之一的前蜀(公元907年-925年)曾一度改国号为汉。后仍称蜀。(8)公元1360年,陈友谅在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称帝,国号汉。不久为朱元璋所灭。
(12)地名。汉中的简称。秦置汉中郡,包括今陕西省南部及湖北省西北部。汉仍之。
(13)地名。唐代州名。治所雒县,在今四川省广汉县。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二·成都府》。
(14)地名。指汉皋山。又称方山、万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县西北。
(15)地名。汉口或武汉市的省称。
(16)姓。参阅《通志·氏族二》。

音韵参考

[平水韵]:上平十四寒·去声十五翰
[国 语]:yì,hàn
[粤 语]:hon3
[闽南语]:han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漢;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604第09
〔古文〕㵄

康熙字典第604页图片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汉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魏碑的汉字楷书

    魏碑

  • 柳公权的汉字楷书

    柳公权

  • 柳公权的汉字楷书

    柳公权

  • 虞世南的汉字楷书

    虞世南

  • 虞世南的汉字楷书

    虞世南

  • 虞世南的汉字楷书

    虞世南

  • 赵之谦的汉字楷书

    赵之谦

  • 褚遂良的汉字楷书

    褚遂良

  • 柳公权的汉字楷书

    柳公权

  • 褚遂良的汉字楷书

    褚遂良

  • 褚遂良的汉字楷书

    褚遂良

  • 欧阳通的汉字楷书

    欧阳通

  • 欧阳询的汉字楷书

    欧阳询

  • 王献之的汉字楷书

    王献之

  • 颜真卿的汉字楷书

    颜真卿

  • 颜真卿的汉字楷书

    颜真卿

  • 虞世南的汉字楷书

    虞世南

  • 张从申的汉字楷书

    张从申

  • 张猛龙碑的汉字楷书

    张猛龙碑

  • 张玄墓志的汉字楷书

    张玄墓志

  • 赵佶的汉字楷书

    赵佶

  • 赵孟頫的汉字楷书

    赵孟頫

  • 中岳灵庙碑的汉字楷书

    中岳灵庙碑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汉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沈尹默的汉字楷书

    沈尹默

  • 沈尹默的汉字楷书

    沈尹默

  • 张猛龙碑的汉字楷书

    张猛龙碑

  • 张猛龙碑的汉字楷书

    张猛龙碑

  • 张猛龙碑的汉字楷书

    张猛龙碑

  • 智永的汉字楷书

    智永

  • 沈尹默小字的汉字楷书

    沈尹默小字

  • 褚遂良的汉字楷书

    褚遂良

  • 颜家庙碑的汉字楷书

    颜家庙碑

  • 欧阳询的汉字楷书

    欧阳询

  • 欧阳询的汉字楷书

    欧阳询

  • 王壮为的汉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汉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汉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汉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汉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汉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汉字行书

    王壮为

  • 张即之的汉字行书

    张即之

  • 张即之的汉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米芾的汉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米芾的汉字行书

    行书-米芾

  • 陆柬之的汉字行书

    陆柬之

  • 欧阳询的汉字行书

    欧阳询

  • 黄庭坚的汉字行书

    黄庭坚

  • 敬世江的汉字行书

    敬世江

  • 橘逸势的汉字行书

    橘逸势

  • 康有为的汉字行书

    康有为

  • 清人的汉字行书

    清人

  • 王羲之的汉字行书

    王羲之

  • 王羲之的汉字行书

    王羲之

  • 鲜于枢的汉字行书

    鲜于枢

  • 岩谷一六的汉字行书

    岩谷一六

  • 颜真卿的汉字行书

    颜真卿

  • 张照的汉字行书

    张照

  • 赵孟頫的汉字行书

    赵孟頫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汉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王铎的汉字行书

    王铎

  • 郑板桥的汉字行书

    郑板桥

  • 郑板桥的汉字行书

    郑板桥

  • 郑板桥的汉字行书

    郑板桥

  • 毛爷爷的汉字草书

    毛爷爷

  • 智永的汉字草书

    智永

  • 陈淳的汉字草书

    陈淳

  • 董其昌的汉字草书

    董其昌

  • 怀素的汉字草书

    怀素

  • 皇象的汉字草书

    皇象

  • 黄庭坚的汉字草书

    黄庭坚

  • 敬世江的汉字草书

    敬世江

  • 李怀琳的汉字草书

    李怀琳

  • 陆居仁的汉字草书

    陆居仁

  • 欧阳询的汉字草书

    欧阳询

  • 沈粲的汉字草书

    沈粲

  • 宋克的汉字草书

    宋克

  • 宋克的汉字草书

    宋克

  • 苏轼的汉字草书

    苏轼

  • 孙过庭的汉字草书

    孙过庭

  • 索靖的汉字草书

    索靖

  • 王宠的汉字草书

    王宠

  • 王铎的汉字草书

    王铎

  • 王升的汉字草书

    王升

  • 王羲之的汉字草书

    王羲之

  • 王羲之的汉字草书

    王羲之

  • 王献之的汉字草书

    王献之

  • 文征明的汉字草书

    文征明

  • 鲜于枢的汉字草书

    鲜于枢

  • 徐伯清的汉字草书

    徐伯清

  • 徐伯清的汉字草书

    徐伯清

  • 张旭的汉字草书

    张旭

  • 张旭的汉字草书

    张旭

  • 赵构的汉字草书

    赵构

  • 赵炅的汉字草书

    赵炅

  • 赵子昂的汉字草书

    赵子昂

  • 智永的汉字草书

    智永

  • 傅山的汉字草书

    傅山

  • 曹全碑的汉字隶书

    曹全碑

  • 衡方碑的汉字隶书

    衡方碑

  • 唐玄宗的汉字隶书

    唐玄宗

  • 辟雍碑的汉字隶书

    辟雍碑

  • 衡方碑的汉字隶书

    衡方碑

  • 华山神庙碑的汉字隶书

    华山神庙碑

  • 华山神庙碑的汉字隶书

    华山神庙碑

  • 金农的汉字隶书

    金农

  • 孔宙碑的汉字隶书

    孔宙碑

  • 沈君阙的汉字隶书

    沈君阙

  • 泰山金刚经的汉字隶书

    泰山金刚经

  • 吴让之的汉字隶书

    吴让之

  • 西狭颂的汉字隶书

    西狭颂

  • 乙瑛碑的汉字隶书

    乙瑛碑

  • 张迁碑的汉字隶书

    张迁碑

  • 子游残石的汉字隶书

    子游残石

  • 隶书-伊秉绶的汉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隶书-伊秉绶的汉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隶书-伊秉绶的汉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隶书-金农的汉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何绍基的汉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邓石如的汉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邓石如的汉字篆书

    邓石如

  • 方去疾的汉字篆书

    方去疾

  • 汉韩仁铭的汉字篆书

    汉韩仁铭

  • 汉洗文的汉字篆书

    汉洗文

  • 汉洗文的汉字篆书

    汉洗文

  • 汉印的汉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汉字篆书

    汉印

  • 胡唐的汉字篆书

    胡唐

  • 刘喜海的汉字篆书

    刘喜海

  • 秦文锦的汉字篆书

    秦文锦

  • 清.葛同的汉字篆书

    清.葛同

  • 王褆的汉字篆书

    王褆

  • 吴昌硕的汉字篆书

    吴昌硕

  • 徐三庚的汉字篆书

    徐三庚

  • 杨沂孙的汉字篆书

    杨沂孙

  • 赵之谦的汉字篆书

    赵之谦

  • 胡唐的汉字篆书

    胡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