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的意思

《淖》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淖的基本信息

淖的笔画顺序

淖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淖》字同部首汉字

基本解释


nào  ㄋㄠˋ
◎ 烂泥,泥沼:泥淖。污淖。淖泞(泥泞)。
◎ 〔淖尔〕蒙语,湖泊,如:“罗布淖淖”(即“罗布泊”,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柔和。

zhuō  ㄓㄨㄛˉ
◎ 姓。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nào 
〈名〉
(1) (形声。从水,卓声。本义:泥沼;深泥,烂泥)
(2) 同本义 [mire]
淖,泥也。——《说文》
天雨淖。——《汉书·韦元成传》
世沉淖而难论兮。——《楚辞·怨世》
和泥曰淖。——《通俗文》
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左传·成公十六年》
濯淖污泥之中。——《资治通鉴·汉纪》
(3) 又如:淖泞(泥烂滑溜);淖湴(淤泥);淖污(泥水混浊);淖田(烂泥田);淖潦(烂泥积水)
(4) 流体 [fluid]
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吕氏春秋》
(5) 姓
词性变化
nào 
〈形〉
(1) 湿润 [moist]
淖乎如在于海。——《管子·内业》。
淖,湿也。——《广雅》
(2) 又如:淖泽(湿润)
(3) 柔和 [soft]
夫水,淖弱以清。——《管子·水地》
嘉荐普淖。——《仪礼·少牢礼》。注:“和也。”
(4) 又如:淖溺(柔软);淖糜(烂糊粥);淖泞(泥泞)

汉语字典

[①][nào]
[《廣韻》奴教切,去效,泥。]
(1)烂泥;泥沼。
(2)指泥泞。
(3)指水泽。
(4)流体;稀泥浆状。
(5)湿润。
(6)沉溺。参见“淖溺”。
(7)陷没。
(8)消融。参见“淖冰”、“淖溺”。
[②][zhào]
[《集韻》直教切,去效,澄。]
中和,调和。
[③][zhuō]
[《集韻》竹角切,入覺,知。]
姓。战国楚有淖齿。见《韩非子·内储说上》。
[④][chuò]
[《集韻》尺約切,入藥,昌。]
通“綽1”。
(1)宽。
(2)见“淖4約”、“淖4弱”、“淖4溺”。

音韵参考

[广 韵]:奴敎切,去36效,nào,效開二去肴娘
[平水韵]:去声十九效
[国 语]:nào,chuò,zhuō,zhào
[粤 语]:naau6
[闽南语]:noa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淖;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629第27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康熙字典第629页图片

  • 虞世南的淖字楷书

    虞世南

  • 沈尹默的淖字楷书

    沈尹默

  • 沈尹默的淖字楷书

    沈尹默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淖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赵之谦的淖字楷书

    赵之谦

  • 魏碑的淖字楷书

    魏碑

  • 魏碑的淖字楷书

    魏碑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淖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张猛龙碑的淖字楷书

    张猛龙碑

  • 智永的淖字楷书

    智永

  • 行书-米芾的淖字行书

    行书-米芾

  • 张即之的淖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淖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陆柬之的淖字行书

    陆柬之

  • 吴昌硕的淖字行书

    吴昌硕

  • 王壮为的淖字行书

    王壮为

  • 郑板桥的淖字行书

    郑板桥

  • 王铎的淖字行书

    王铎

  • 毛爷爷的淖字草书

    毛爷爷

  • 徐伯清的淖字草书

    徐伯清

  • 傅山的淖字草书

    傅山

  • 傅山的淖字草书

    傅山

  • 隶书-伊秉绶的淖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衡方碑的淖字隶书

    衡方碑

  • 何绍基的淖字隶书

    何绍基

  • 隶书-金农的淖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何绍基的淖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邓石如的淖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陈義明的淖字篆书

    陈義明

  • 方去疾的淖字篆书

    方去疾

  • 林时九的淖字篆书

    林时九

  • 石鼓文的淖字篆书

    石鼓文

  • 吴昌硕的淖字篆书

    吴昌硕

  • 石鼓文的淖字篆书

    石鼓文

  • 吴昌硕的淖字篆书

    吴昌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