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的意思

祇的基本信息

《祇》字同部首汉字

基本解释


zhǐ  ㄓˇ
◎ 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qí 
〈名〉
(1) (形声。从示,氏声。本义:地神)
(2) 同本义 [the god of the earth]
祇,地祇也。——《说文》
天神曰灵,地神曰祇。——《尸子》
修礼地祇,谒款天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祷尔于上下神祇。——《论语·述而》
(3) 又如:神祇(天神和地神);祇园(祇洹,祇林,祇苑。祇树园。印度佛教圣地之一。后用为佛寺的代称)
(4) 通“疧”。病患 [disease]
坎不盈,祇既平,无咎。——《易·坎》
壹者之来,俾我祇也。——《诗·小雅·何人斯》
词性变化
qí 
〈形〉
(1) 很大 [greatly]。如:祇悔
(2) 盛大 [grand]
相次我师经此过,好将诚意至疧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3) 另见 zhǐ 

汉语字典

[①][qí]
[《廣韻》巨支切,平支,羣。]
亦作“秖1”。
(1)字本作“”。地神。
(2)大。参见“祇悔”。
[②][zhī]
[《集韻》章移切,平支,章。]
(1)适,恰。
(2)但;只。
(3)竟;简直。
(4)通“禔”。安。
(5)通“多”。
(6)通“底”。何。

音韵参考

[上古音]:支部群母,gie
[广 韵]:巨支切,上平5支,qí,止開三平支A群
[平水韵]:上平四支
[粤 语]:kei4zi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下】【示字部】 祇; 康熙笔画:9; 页码:页840第08
【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

康熙字典第840页图片

  • 柳公权的祇字楷书

    柳公权

  • 虞世南的祇字楷书

    虞世南

  • 虞世南的祇字楷书

    虞世南

  • 沈尹默的祇字楷书

    沈尹默

  • 沈尹默的祇字楷书

    沈尹默

  • 赵之谦的祇字楷书

    赵之谦

  • 魏碑的祇字楷书

    魏碑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祇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祇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智永的祇字楷书

    智永

  • 张猛龙碑的祇字楷书

    张猛龙碑

  • 欧阳询的祇字楷书

    欧阳询

  • 颜家庙碑的祇字楷书

    颜家庙碑

  • 张即之的祇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米芾的祇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米芾的祇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祇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王壮为的祇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祇字行书

    王壮为

  • 王铎的祇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祇字行书

    王铎

  • 傅山的祇字草书

    傅山

  • 隶书-伊秉绶的祇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隶书-伊秉绶的祇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隶书-金农的祇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金农的祇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邓石如的祇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隶书-何绍基的祇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何绍基的祇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方去疾的祇字篆书

    方去疾

  • 古人的祇字篆书

    古人

  • 吴大澂的祇字篆书

    吴大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