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的意思

《笃》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笃的基本信息

笃的笔画顺序

笃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笃》字同部首汉字

含《笃》的成语

基本解释


(篤)
dǔ   ㄉㄨˇ
◎ 忠实,一心一意:笃学。笃信。笃志。笃情。笃厚。
◎ 厚实,结实:“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 病沉重:病笃。

英文翻译


earnest   serious   sincer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篤 dǔ 
〈形〉
(1) (形声。从马,竹声。本义:马行迟顿)
(2) 同本义 [(of horse) slow]
笃,马行顿迟也。——《说文》
笃癃无家属。——《后汉书·先武纪》。注引《尔雅》曰:“笃,困也。”
(3) 又如:笃么(笃笃末末,笃笃寞寞。转来转去,徘徊不前)
(4) 忠实,不虚伪 [sincere]
朋友不笃,非孝也。——《吕氏春秋·孝行》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笃公刘。——《诗·大雅·公刘》
尧九男,皆益笃。——《史记·五帝纪》
(5) 又如:笃人(忠实厚道的人);笃仁(笃实而仁厚);笃亮(笃实亮直);笃美(笃实美善);笃敏(诚笃而敏锐);笃教(竭诚于教化);笃烈(诚厚刚正)
(6) [病势]沉重 [serious]
孙权病笃。——《三国志·诸葛亮传》
(7) 又如:笃速速(笃簌簌。发抖、哆嗦的样子);笃疾(疾病沉危);笃剧(指病情沉重危急);笃癃(重或残疾之人);笃患(严重的病患);笃灾(严重的灾害)
(8) 厚 [thick]
笃,厚也。——《尔雅·释诂》
硕大且笃。——《诗·唐风·椒聊》
予嘉乃德,日笃不忘。——《书·微子之命》
(9) 专一 [single-minded]。如:笃慎(专心谨慎);笃向(专诚向往);笃重(专一深重);笃习(专一于学习);笃意(专心致意)
(10) 切实;确凿 [reliable;true]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论语·先进》
(11) 又如:笃论(确当的言论);笃见(确切的见解)
(12) 丰厚 [rich and generous]。如:笃生(上天独厚于其人,使生而不同于凡常);笃降(笃生);笃顾(犹厚念);笃雅(厚重典雅);笃睦(淳厚和睦)
(13) 〈方〉∶安稳;确定 [stable]。如:笃悠悠;笃笃定定
(14) 深厚 [deep]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5) 又如:笃好(交情深厚);笃正(纯厚正直);笃古(纯厚古朴;好古);笃至(深厚到了极点);笃尚(纯厚高尚);笃恭(纯厚恭敬)
词性变化

篤 dǔ 
<象>
——象声词。如:笃笃(象声词,马蹄声);笃笃笃(和尚念经时的木鱼敲击声);笃速(马蹄声)

篤 dǔ 
〈副〉
甚;深 [very]。如:笃好斯文;笃念旧思;笃老(极衰老);笃恨(十分憎恨);笃重(十分严重);笃孝(十分孝顺);笃好(十分爱好);笃切(十分殷切);笃深(十分深厚);笃密(十分亲密,感情深厚)

汉语字典

[①][dǔ]
[《廣韻》冬毒切,入沃,端。]
“笃1”的繁体字。
(1)马行顿迟。
(2)固;坚实。
(3)诚笃。
(4)加厚;增厚。
(5)深厚。
(6)纯一;专一。参见“篤行”、“篤志”。
(7)甚;达到高度。常形容病势沉重。
(8)切实;确凿。
(9)困;困苦。参见“篤”。
(10)象声词。
(11)通“督”。

音韵参考

[上古音]:觉部端母,tuk
[平水韵]:入声二沃
[粤 语]:duk1
[闽南语]:tok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上】【竹字部】 篤;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878第08
【廣韻】冬毒切【集韻】【韻會】【正韻】都毒切,

康熙字典第878页图片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笃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魏碑的笃字楷书

    魏碑

  • 柳公权的笃字楷书

    柳公权

  • 虞世南的笃字楷书

    虞世南

  • 褚遂良的笃字楷书

    褚遂良

  • 褚遂良的笃字楷书

    褚遂良

  • 褚遂良的笃字楷书

    褚遂良

  • 虞世南的笃字楷书

    虞世南

  • 智永的笃字楷书

    智永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笃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郑板桥的笃字楷书

    郑板桥

  • 沈尹默的笃字楷书

    沈尹默

  • 赵之谦的笃字楷书

    赵之谦

  • 智永的笃字楷书

    智永

  • 张猛龙碑的笃字楷书

    张猛龙碑

  • 欧阳询的笃字楷书

    欧阳询

  • 行书-米芾的笃字行书

    行书-米芾

  • 张即之的笃字行书

    张即之

  • 欧阳询的笃字行书

    欧阳询

  • 敬世江的笃字行书

    敬世江

  • 欧阳询的笃字行书

    欧阳询

  • 王羲之的笃字行书

    王羲之

  • 王羲之的笃字行书

    王羲之

  • 王羲之的笃字行书

    王羲之

  • 王献之的笃字行书

    王献之

  • 王献之的笃字行书

    王献之

  • 王壮为的笃字行书

    王壮为

  • 王献之的笃字行书

    王献之

  • 王铎的笃字行书

    王铎

  • 文征明的笃字行书

    文征明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笃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笃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郑板桥的笃字行书

    郑板桥

  • 毛爷爷的笃字草书

    毛爷爷

  • 智永的笃字草书

    智永

  • 归庄的笃字草书

    归庄

  • 怀素的笃字草书

    怀素

  • 怀素的笃字草书

    怀素

  • 敬世江的笃字草书

    敬世江

  • 李怀琳的笃字草书

    李怀琳

  • 沈粲的笃字草书

    沈粲

  • 孙过庭的笃字草书

    孙过庭

  • 王羲之的笃字草书

    王羲之

  • 王羲之的笃字草书

    王羲之

  • 王羲之的笃字草书

    王羲之

  • 王羲之的笃字草书

    王羲之

  • 鲜于枢的笃字草书

    鲜于枢

  • 徐伯清的笃字草书

    徐伯清

  • 徐伯清的笃字草书

    徐伯清

  • 智永的笃字草书

    智永

  • 傅山的笃字草书

    傅山

  • 隶书-伊秉绶的笃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唐玄宗的笃字隶书

    唐玄宗

  • 郭有道碑的笃字隶书

    郭有道碑

  • 吴让之的笃字隶书

    吴让之

  • 赵之琛的笃字隶书

    赵之琛

  • 隶书-金农的笃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何绍基的笃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邓石如的笃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汉印的笃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笃字篆书

    汉印

  • 莫友芝的笃字篆书

    莫友芝

  • 翁同穌的笃字篆书

    翁同穌

  • 吴大澂的笃字篆书

    吴大澂

  • 吴大澂的笃字篆书

    吴大澂

  • 杨沂孙的笃字篆书

    杨沂孙

  • 赵孟頫的笃字篆书

    赵孟頫

  • 吴大澂的笃字篆书

    吴大澂

  • 杨沂孙的笃字篆书

    杨沂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