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的意思

《翰》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翰的基本信息

翰的笔画顺序

翰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翰》字同部首汉字

含《翰》的成语

基本解释


hàn   ㄏㄢˋ
◎ 长而坚硬的羽毛:理翩振翰。
◎ 借指毛笔和文字、书信等:翰苑。翰墨(笔墨,借指诗文书画)。翰藻。

英文翻译


writing   writing brush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hàn 
〈名〉
(1) (形声。从羽,倝( gàn)声。本义:天鸡,也叫锦鸡或山鸡)
(2) 同本义 [golden pheasant]
翰,天鸡,赤羽也。——《说文》
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逸周书·王会》
(3) 又如:翰音(鸟的叫声上达于天,而鸟仍旧在地。比喻居非其位而声过其实)
(4) 长而硬的鸟羽 [long,hard feather]
鸡曰翰音。——《礼记·曲礼》。注:“犹长也。”按,鸟羽之长而劲者为翰,高飞持之,亦所以卫体。
(5) 又如:翰毛(羽毛);翰翮(犹羽翼)
(6) 长毛 [long hair]
犬色更赤,有长翰。——汉· 刘向《列仙传》
故藉翰林以为主人。——《文选·扬雄·长杨赋》。李善注引《说文》曰:“长老者曰翰。”
(7) 笔毫,毛笔 [writing brush]。如:挥翰;翰池(墨池,砚)
(8) 文章;信札 [writing;letter]。又如:翰札(书信);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亦指翰林);翰林修撰(文学侍从官);翰藻(文彩藻绘。指文章)
(9) 文词 [word]。如:文翰;辞翰;翰迹(指文辞、书牍);翰藻(文采,辞藻)
(10) 文史方面的才能 [ability]。如:诗翰
(11) 棺之旁饰 [side ornaments of the coffin]白马 [white horse]。如:乘翰(乘白马)
(12) 通“幹”( gàn)。草木的茎干,引申为骨干,维护者,支持者 [backbone;core]
之屏之翰,百辟为害。——《诗·小雅·桑扈》
四方攸同,王后维翰。——《诗·大雅·文王有声》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诗·大雅·板》
词性变化
hàn 
〈形〉
(1) 高飞 [high-flying]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诗·大雅·常武》
(2) 又如:翰飞(高飞);翰登(以虚声而登高位)

汉语字典

[①][hàn]
[《廣韻》侯旰切,去翰,匣。]
[《廣韻》胡安切,平寒,匣。]
(1)赤羽的山鸡。又称锦鸡。
(2)泛指禽鸟。
(3)鸟羽;羽翼。
(4)毛笔。古用羽毛为笔,故以翰代称。
(5)文辞;书信。
(6)白马。
(7)高。参见“翰飛”。
(8)辅翼。
(9)通“榦”。
(10)通“”。长毛马。

音韵参考

[上古音]:元部喻三母,han
[广 韵]:胡安切,上平25寒,hán,山開一平寒匣
[平水韵]:上平十四寒·去声十五翰
[粤 语]:hon6
[闽南语]:han7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羽字部】 翰;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958第43
【廣韻】【集韻】【韻會】

康熙字典第958页图片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翰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魏碑的翰字楷书

    魏碑

  • 魏碑的翰字楷书

    魏碑

  • 柳公权的翰字楷书

    柳公权

  • 虞世南的翰字楷书

    虞世南

  • 柳公权的翰字楷书

    柳公权

  • 蔡襄的翰字楷书

    蔡襄

  • 欧阳询的翰字楷书

    欧阳询

  • 颜真卿的翰字楷书

    颜真卿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翰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沈尹默的翰字楷书

    沈尹默

  • 赵之谦的翰字楷书

    赵之谦

  • 智永的翰字楷书

    智永

  • 张猛龙碑的翰字楷书

    张猛龙碑

  • 颜家庙碑的翰字楷书

    颜家庙碑

  • 行书-米芾的翰字行书

    行书-米芾

  • 张即之的翰字行书

    张即之

  • 张即之的翰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翰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翰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董其昌的翰字行书

    董其昌

  • 金琮的翰字行书

    金琮

  • 近人的翰字行书

    近人

  • 敬世江的翰字行书

    敬世江

  • 李世民的翰字行书

    李世民

  • 刘正夫的翰字行书

    刘正夫

  • 柳公权的翰字行书

    柳公权

  • 陆柬之的翰字行书

    陆柬之

  • 明人的翰字行书

    明人

  • 王诜的翰字行书

    王诜

  • 苏轼的翰字行书

    苏轼

  • 苏轼的翰字行书

    苏轼

  • 欧阳询的翰字行书

    欧阳询

  • 王羲之的翰字行书

    王羲之

  • 文彦博的翰字行书

    文彦博

  • 王铎的翰字行书

    王铎

  • 吴说的翰字行书

    吴说

  • 杨凝式的翰字行书

    杨凝式

  • 赵孟頫的翰字行书

    赵孟頫

  • 赵孟頫的翰字行书

    赵孟頫

  • 赵孟頫的翰字行书

    赵孟頫

  • 赵慎的翰字行书

    赵慎

  • 黄庭坚的翰字行书

    黄庭坚

  • 王铎的翰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翰字行书

    王铎

  • 郑板桥的翰字行书

    郑板桥

  • 郑板桥的翰字行书

    郑板桥

  • 王壮为的翰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翰字行书

    王壮为

  • 毛爷爷的翰字草书

    毛爷爷

  • 敬世江的翰字草书

    敬世江

  • 孙过庭的翰字草书

    孙过庭

  • 文彦博的翰字草书

    文彦博

  • 徐伯清的翰字草书

    徐伯清

  • 傅山的翰字草书

    傅山

  • 陈鸿寿的翰字隶书

    陈鸿寿

  • 隶书-金农的翰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金农的翰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何绍基的翰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邓石如的翰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冯桂芬的翰字篆书

    冯桂芬

  • 古尔雅的翰字篆书

    古尔雅

  • 汉印的翰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翰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翰字篆书

    汉印

  • 黄士陵的翰字篆书

    黄士陵

  • 石鼓文的翰字篆书

    石鼓文

  • 汪仁寿的翰字篆书

    汪仁寿

  • 吴昌硕的翰字篆书

    吴昌硕

  • 吴大澂的翰字篆书

    吴大澂

  • 徐三庚的翰字篆书

    徐三庚

  • 吴昌硕的翰字篆书

    吴昌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