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的意思

《腊》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腊的基本信息

腊的笔画顺序

腊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腊》字同部首汉字

含《腊》的成语

基本解释


(臘)
xī   ㄒㄧˉ
◎ 干肉:“噬腊肉,遇毒。”
◎ 晾干:“燃得而腊之以为饵。”
◎ 皮肤皴皱。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臘、臈 là
〈动〉
(1) (形声。从肉,巤( liè)声。本义:年终祭祀) 祭名。古代阴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祀众神 [sacrifice at the end of the lunar year]
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说文》。字亦作臈。
夏曰嘉平, 殷曰清祀, 周曰大蜡, 汉曰腊。—— 蔡邕《独断》
腊先祖五祀。——《礼记·月令》
虞不腊矣。——《左传·僖公五年》
(2) 又如:腊日(古时腊祭之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腊祭(古时岁终祭祀);腊会(古代腊祭时的集会);腊鼻(本为劣等鹞鹰,喻指无能之人)
词性变化

臘 là
〈名〉
(1) 农历十二月 [the 12th moon of the lunar year]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晏殊《蝶恋花》
(2) 又如:腊尽春初;腊八会(佛家于腊八开的诵经法会);腊底(年底,农历十二月底)。泛指冬月,尚与“伏”相对
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
(3) 又如:腊梨(亦作“刺梨”、“瘌痢”。秃子,生秃疮的人)
(4) 佛教戒律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夏季(两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称一腊 [la]。如:戒腊;夏腊;法腊
(5) 人出生后七天 [the seventh day after birth]
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人之初死,以七日为忌。——《玉笑零音》
(6) 冬季腌制、烟熏而成的食品 [salted and dried]。如:腊肉;腊鸡
(7) 另见 xī 
基本词义
xī 
〈名〉
(1) (形声。从肉,昔声。本义:干肉) 同本义 [dried meat]
腊,脯也。——《广雅·释器》
噬腊肉。——《曷·噬》
鱼腊。——《穆天子传》。注:“干鱼。”
无腊与肤。——《仪礼·有司彻》。注:“腊为庶羞。”
布千匹,腊五百斤。——《晋书·谢安传》
(2) 又如:腊肉(干肉);腊人(古官名。掌干肉)

汉语字典

[①][xī]
[《廣韻》思積切,入昔,心。]
(1)干肉。
(2)晒干;制成干肉;保持干燥。
(3)极。
(4)皮肤皴裂。
[②][là]
(1)同“臘1”。
(2)“臘”的简化字。
[②][cháo]
[《廣韻》直遥切,平宵,澄。]
(1)指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报告封国情况。朝,古代凡见人皆称朝。
(2)诸侯相拜见。
(3)臣下朝见君王。
(4)晚辈问候长辈;部下进见长官。
(5)拜访。
(6)使来朝见。
(7)诸侯或卿大夫处理政务。
(8)指政事。
(9)祭拜;礼拜。
(10)小水流注大水。
(11)会聚。
(12)对,向。动词。谓人或物正对某个方向。
(13)对,向。介词。表示动作、行为针对的方向。
(14)宫室。
(15)指君王处理政务处。古代君王及高级官吏处理政务的地方皆称朝。后专指帝王接受朝见处理政务处。
(16)指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吏治理政务处。
(17)指以帝王为首的中央政府。
(18)朝代。指同一世系帝王的统治时期。
(19)朝代。指某一帝王统治时期。
(20)通“調”。参见“朝2禮”。
(21)通“潮”。参见“朝2夕”。
(22)姓。
[③][zhū]
[《集韻》追輸切,平虞,知。]
(1)见“朝3離”。
(2)汉有朝那县,属安定郡。故址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参阅《汉书·地理志下》。

音韵参考

[广 韵]:思積切,入22昔,xi,梗開三入清心
[平水韵]:入声十一陌·入声十五合
[粤 语]:laap6sik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下】【肉字部】 腊; 康熙笔画:21; 页码:页986第27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康熙字典第986页图片

  • 魏碑的腊字楷书

    魏碑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腊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柳公权的腊字楷书

    柳公权

  • 魏碑的腊字楷书

    魏碑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腊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虞世南的腊字楷书

    虞世南

  • 沈尹默的腊字楷书

    沈尹默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腊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赵之谦的腊字楷书

    赵之谦

  • 虞世南的腊字楷书

    虞世南

  • 柳公权的腊字楷书

    柳公权

  • 黄庭坚的腊字楷书

    黄庭坚

  • 柳公权的腊字楷书

    柳公权

  • 欧阳通的腊字楷书

    欧阳通

  • 欧阳询的腊字楷书

    欧阳询

  • 颜真卿的腊字楷书

    颜真卿

  • 颜真卿的腊字楷书

    颜真卿

  • 柳公权的腊字楷书

    柳公权

  • 赵之谦的腊字楷书

    赵之谦

  • 沈尹默的腊字楷书

    沈尹默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腊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腊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智永的腊字楷书

    智永

  • 智永的腊字楷书

    智永

  • 张猛龙碑的腊字楷书

    张猛龙碑

  • 张猛龙碑的腊字楷书

    张猛龙碑

  • 欧阳询的腊字楷书

    欧阳询

  • 欧阳询的腊字楷书

    欧阳询

  • 王铎的腊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腊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腊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腊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腊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腊字行书

    王铎

  • 张即之的腊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米芾的腊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米芾的腊字行书

    行书-米芾

  • 张即之的腊字行书

    张即之

  • 张即之的腊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腊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腊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蔡襄的腊字行书

    蔡襄

  • 傅山的腊字行书

    傅山

  • 黄道周的腊字行书

    黄道周

  • 黄庭坚的腊字行书

    黄庭坚

  • 敬世江的腊字行书

    敬世江

  • 米芾的腊字行书

    米芾

  • 米芾的腊字行书

    米芾

  • 苏轼的腊字行书

    苏轼

  • 苏轼的腊字行书

    苏轼

  • 唐寅的腊字行书

    唐寅

  • 唐寅的腊字行书

    唐寅

  • 王铎的腊字行书

    王铎

  • 张即之的腊字行书

    张即之

  • 张瑞图的腊字行书

    张瑞图

  • 朱德润的腊字行书

    朱德润

  • 郑板桥的腊字行书

    郑板桥

  • 王铎的腊字行书

    王铎

  • 王壮为的腊字行书

    王壮为

  • 郑板桥的腊字行书

    郑板桥

  • 王壮为的腊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腊字行书

    王壮为

  • 毛爷爷的腊字草书

    毛爷爷

  • 韩道亨的腊字草书

    韩道亨

  • 敬世江的腊字草书

    敬世江

  • 米芾的腊字草书

    米芾

  • 宋克的腊字草书

    宋克

  • 孙过庭的腊字草书

    孙过庭

  • 王铎的腊字草书

    王铎

  • 徐伯清的腊字草书

    徐伯清

  • 杨凝式的腊字草书

    杨凝式

  • 赵子昂的腊字草书

    赵子昂

  • 傅山的腊字草书

    傅山

  • 傅山的腊字草书

    傅山

  • 傅山的腊字草书

    傅山

  • 隶书-伊秉绶的腊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邓石如的腊字隶书

    邓石如

  • 何绍基的腊字隶书

    何绍基

  • 马王堆帛书的腊字隶书

    马王堆帛书

  • 翁同和的腊字隶书

    翁同和

  • 郑汝霖的腊字隶书

    郑汝霖

  • 隶书-金农的腊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金农的腊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何绍基的腊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何绍基的腊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邓石如的腊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隶书-何绍基的腊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邓石如的腊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方去疾的腊字篆书

    方去疾

  • 汉印的腊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腊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腊字篆书

    汉印

  • 师寰敦的腊字篆书

    师寰敦

  • 说文的腊字篆书

    说文

  • 说文解字的腊字篆书

    说文解字

  • 说文解字的腊字篆书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