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的意思

《襄》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襄的基本信息

襄的笔画顺序

襄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襄》字同部首汉字

含《襄》的成语

基本解释


xiāng   ㄒㄧㄤˉ
◎ 帮助,辅佐:襄办。襄理。襄助。襄赞(赞助)。
◎ 完成,相助而成:“葬定公,雨,不克襄事”。
◎ 冲上:襄陵。
◎ 上举,昂起:“臣闻交龙襄首奋翼”。
◎ 高:“襄岸夷涂。”
◎ 古同“攘”,扫除。
◎ 姓。

英文翻译


assist   help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xiāng 
〈动〉
(1) (会意。据金文,“襄”是手拿农具在地里挖一个个小洞,放进种子,再盖土。《说文》称“解衣耕”。本义:解衣耕地)
(2) 同本义。[diveste and till]
襄,汉令:解衣耕谓之襄。——《说文》
辟地为襄。——《周书·谥法》
(3) 助理,佐治 [assist]
思日赞赞襄哉。——《书·皋谟》
必纳王妃,以襄内政。——《三国演义》
(4) 又如:襄成(辅助成为);襄助(辅佐;帮助);襄事(帮助办事);襄办(帮助办理);襄赞(辅佐帮助)
(5) 成就,完成 [achieve]
不克襄事。——《左传·定公十五年》。注:“成也。”
刘院既知此事颠末,又与公同心,必能共襄大事。—— 明· 张居正《答王鉴川计贡事利害》
(6) 又如:襄事(成事);共襄义举
(7) 仰,上举 [rise]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书·尧典》
以乐乘为武襄君。——《史记·赵世家》。正义:“举也,上也。”
(8) 驾;驾车的马 [harness;harnessing horse]
两服上襄。——《诗·郑风·大叔于田》
襄,驾也。——《尔雅》
词性变化
xiāng 
〈形〉
(1) 高的 [high]
襄岸夷涂。——《文选·张衡·西京赋》
(2) 又如:襄岸(高岸)
Xiāng
〈名〉
古州名 [Xiang prefecture]。故治今湖北襄阳。如:襄野(楚襄王梦与巫山神女幽会的传说);襄王之约(借指女子应约赴会事)

汉语字典

[①][xiāng]
[《廣韻》息良切,平陽,心。]
(1)古代的一种播种方法。翻开耕地表层,在下面湿润的土上播种,再将表层的土覆盖上去,以待其发芽成长。
(2)除去。
(3)引申为平定。
(4)成,完成。《左传·定公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禮也。”杜预注:“襄,成也。”《旧五代史·晋书·卢詹传》:“詹家無長物,喪具不給,少帝聞之,賜布帛百段,粟麥百斛,方能襄其葬事。”一说为“解衣耕”的引申,指除土反土,挖坑下棺。
(5)相助;辅佐。
(6)冲上,漫上。
(7)高。
(8)反复,更移。
(9)引申为纺织。
(10)通“揚”。
(11)通“驤”。驾车的马。
(12)通“驤”。昂,仰起。
(13)“讓”的古字。
(14)同“攘”。
(15)同“纕”。
(16)见“襄羊”。
(17)方言。对妓女的称呼。
(18)姓。汉代有襄楷。见《後汉书》本传。

音韵参考

[上古音]:阳部心母,siang
[广 韵]:息良切,下平10陽,xiāng,宕開三平陽心
[平水韵]:下平七阳
[粤 语]:soeng1
[闽南语]:siang1,siong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下】【衣字部】 襄;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123第31
〔古文〕

康熙字典第1123页图片

  • 魏碑的襄字楷书

    魏碑

  • 柳公权的襄字楷书

    柳公权

  • 蔡襄的襄字楷书

    蔡襄

  • 虞世南的襄字楷书

    虞世南

  • 虞世南的襄字楷书

    虞世南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襄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襄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沈尹默的襄字楷书

    沈尹默

  • 赵之谦的襄字楷书

    赵之谦

  • 智永的襄字楷书

    智永

  • 张猛龙碑的襄字楷书

    张猛龙碑

  • 颜家庙碑的襄字楷书

    颜家庙碑

  • 欧阳询的襄字楷书

    欧阳询

  • 褚遂良的襄字楷书

    褚遂良

  • 王铎的襄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襄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襄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襄字行书

    王铎

  • 张即之的襄字行书

    张即之

  • 张即之的襄字行书

    张即之

  • 张即之的襄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米芾的襄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米芾的襄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蔡襄的襄字行书

    蔡襄

  • 蔡襄的襄字行书

    蔡襄

  • 敬世江的襄字行书

    敬世江

  • 米芾的襄字行书

    米芾

  • 米芾的襄字行书

    米芾

  • 米芾的襄字行书

    米芾

  • 米芾的襄字行书

    米芾

  • 苏轼的襄字行书

    苏轼

  • 苏轼的襄字行书

    苏轼

  • 吴琚的襄字行书

    吴琚

  • 吴琚的襄字行书

    吴琚

  • 鲜于枢的襄字行书

    鲜于枢

  • 鲜于枢的襄字行书

    鲜于枢

  • 颜真卿的襄字行书

    颜真卿

  • 赵孟頫的襄字行书

    赵孟頫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襄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郑板桥的襄字行书

    郑板桥

  • 郑板桥的襄字行书

    郑板桥

  • 郑板桥的襄字行书

    郑板桥

  • 王壮为的襄字行书

    王壮为

  • 毛爷爷的襄字草书

    毛爷爷

  • 蔡襄的襄字草书

    蔡襄

  • 敬世江的襄字草书

    敬世江

  • 宋克的襄字草书

    宋克

  • 武则天的襄字草书

    武则天

  • 徐伯清的襄字草书

    徐伯清

  • 赵子昂的襄字草书

    赵子昂

  • 赵子昂的襄字草书

    赵子昂

  • 傅山的襄字草书

    傅山

  • 傅山的襄字草书

    傅山

  • 隶书-伊秉绶的襄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奚冈的襄字隶书

    奚冈

  • 徐三庚的襄字隶书

    徐三庚

  • 隶书-金农的襄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何绍基的襄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邓石如的襄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鄂君舟节的襄字篆书

    鄂君舟节

  • 方去疾的襄字篆书

    方去疾

  • 古尚书的襄字篆书

    古尚书

  • 古文的襄字篆书

    古文

  • 汉印的襄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襄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襄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襄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襄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襄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襄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襄字篆书

    汉印

  • 齐叔夷鎛的襄字篆书

    齐叔夷鎛

  • 三体石经的襄字篆书

    三体石经

  • 稣甫人匜的襄字篆书

    稣甫人匜

  • 吴大澂的襄字篆书

    吴大澂

  • 杨沂孙的襄字篆书

    杨沂孙

  • 杨沂孙的襄字篆书

    杨沂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