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的意思

《躬》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躬的基本信息

躬的笔画顺序

躬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躬》字同部首汉字

含《躬》的成语

基本解释


gōng   ㄍㄨㄥˉ
◎ 身体。
◎ 自身,亲自:反躬自问。躬行实践。事必躬亲。
◎ 弯曲身体:鞠躬。躬身下拜。

英文翻译


bend forward   bow   personally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躳 gōng 
〈名〉
(1)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2) 同本义 [body]
躬,身也。——《说文》
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
吾党有直躬者。——《论语》。孔注:“直身而行。”
躬腠胝无胈。——《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
我鞠躬不敢息。——马中锡《中山狼传》
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汉书·元帝纪》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3) 又如:躬体(身体);躬先士卒(身先士卒);躬擐(身穿。擐:穿)
(4) 生命 [life]
见南郢之流风兮,殒余躬于 沅、 湘。—— 汉· 刘向《九叹·远游》
(5) 通“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泛指手臂 [arm]
歌终,顾而流涕,张躬而舞。——《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倍中以为躬。倍躬以为左右舌,谓侯之上下幅布也。——《仪礼·乡射礼记》
(6) 又如:长躬(衣服的中间部分较长)
词性变化
gōng 
〈代〉
(1) 自身;自己 [oneself;self]
已躬命之。——《仪礼·士昏礼记》。注:“犹亲也。”
静言思之,躬自悼之。——《诗·卫风·氓》
百官之非,宜由联躬。——《史记·教本纪》
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国语·越语下》
(2) 又如:躬自(自己);躬化(以自身的德行感化别人);反躬自问
gōng 
〈副〉
(1) 亲身;亲自 [personally]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史公治兵,往来 相城,必躬 左公弟,候太公、太母起居。——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唐· 王勃《滕王阁序》
(2) 又如:躬耕乐道(亲自耕种,乐守圣贤之道);躬身(亲身,自身);躬稼(亲身从事农事);躬卒(亲自率领;亲身实行)
gōng 
〈动〉
(1) 本身具有 [have]。如:躬上将之姿(本身具有上将的风姿)
(2) 稍微向前弯身,以表尊敬 [bend forward;arch;bow]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霸形》
(3) 又如:躬身下拜;躬敛(屈身敛衽。古代妇女行礼时的动作);躬身(俯屈身体,以示恭敬)
gōng 
〈形〉
通“穷”( qióng)。困苦危难 [distress;dire straits]
潞子之为善也躬,足以亡尔。——《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躬为匹夫而不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大戴礼·哀公问五义篇》

汉语字典

[①][gōng]
[《廣韻》居戎切,平東,見。]
“窮2”的被通假字。亦作“躳1”。
(1)身;身体。
(2)引申指生命。
(3)自身;自己。
(4)亲自;亲身。
(5)本身具有。
(6)将身腰弯下。
(7)指鞠躬行礼。
(8)箭靶的上下幅。
(9)文章或书法的样式。
(10)通“窮”。穷尽。
(11)通“窮”。穷迫;贫穷。
(12)通“肱”。
(13)通“”。衣服的中间部分。
(14)通“恭”。

音韵参考

[上古音]:侵部見母,k?m
[广 韵]:居戎切,上平1東,jīong,通開三平東見
[平水韵]:上平一东
[粤 语]:gung1
[闽南语]:kiong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中】【身字部】 躬;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1237第04
【唐韻】居崇切【集韻】【韻會】居雄切,

康熙字典第1237页图片

  • 柳公权的躬字楷书

    柳公权

  • 虞世南的躬字楷书

    虞世南

  • 赵之谦的躬字楷书

    赵之谦

  • 沈尹默的躬字楷书

    沈尹默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躬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魏碑的躬字楷书

    魏碑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躬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褚遂良的躬字楷书

    褚遂良

  • 爨宝子碑的躬字楷书

    爨宝子碑

  • 崔敬邕墓志的躬字楷书

    崔敬邕墓志

  • 贯名海屋的躬字楷书

    贯名海屋

  • 揭傒斯的躬字楷书

    揭傒斯

  • 欧阳通的躬字楷书

    欧阳通

  • 始平公造象的躬字楷书

    始平公造象

  • 始平公造像的躬字楷书

    始平公造像

  • 颜真卿的躬字楷书

    颜真卿

  • 赵佶的躬字楷书

    赵佶

  • 赵孟頫的躬字楷书

    赵孟頫

  • 智永的躬字楷书

    智永

  • 智永的躬字楷书

    智永

  • 张猛龙碑的躬字楷书

    张猛龙碑

  • 欧阳询的躬字楷书

    欧阳询

  • 褚遂良的躬字楷书

    褚遂良

  • 褚遂良的躬字楷书

    褚遂良

  • 颜家庙碑的躬字楷书

    颜家庙碑

  • 张即之的躬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米芾的躬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躬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欧阳询的躬字行书

    欧阳询

  • 董其昌的躬字行书

    董其昌

  • 近人的躬字行书

    近人

  • 敬世江的躬字行书

    敬世江

  • 陆游的躬字行书

    陆游

  • 明人的躬字行书

    明人

  • 王铎的躬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躬字行书

    王铎

  • 王羲之的躬字行书

    王羲之

  • 王羲之的躬字行书

    王羲之

  • 王羲之的躬字行书

    王羲之

  • 王羲之的躬字行书

    王羲之

  • 王羲之的躬字行书

    王羲之

  • 郑板桥的躬字行书

    郑板桥

  • 王壮为的躬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躬字行书

    王壮为

  • 王铎的躬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躬字行书

    王铎

  • 毛爷爷的躬字草书

    毛爷爷

  • 智永的躬字草书

    智永

  • 敬世江的躬字草书

    敬世江

  • 宋儋的躬字草书

    宋儋

  • 孙过庭的躬字草书

    孙过庭

  • 徐伯清的躬字草书

    徐伯清

  • 徐伯清的躬字草书

    徐伯清

  • 智永的躬字草书

    智永

  • 智永的躬字草书

    智永

  • 傅山的躬字草书

    傅山

  • 傅山的躬字草书

    傅山

  • 傅山的躬字草书

    傅山

  • 隶书-伊秉绶的躬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隶书-伊秉绶的躬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唐玄宗的躬字隶书

    唐玄宗

  • 桐柏庙碑的躬字隶书

    桐柏庙碑

  • 姚元之的躬字隶书

    姚元之

  • 伊秉绶的躬字隶书

    伊秉绶

  • 张表碑的躬字隶书

    张表碑

  • 隶书-金农的躬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金农的躬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邓石如的躬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隶书-何绍基的躬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古鈢的躬字篆书

    古鈢

  • 汉印的躬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躬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躬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躬字篆书

    汉印

  • 钱君匋的躬字篆书

    钱君匋

  • 说文解字的躬字篆书

    说文解字

  • 说文解字的躬字篆书

    说文解字

  • 王澍的躬字篆书

    王澍

  • 吴昌硕的躬字篆书

    吴昌硕

  • 吴大澂的躬字篆书

    吴大澂

  • 徐三庚的躬字篆书

    徐三庚

  • 赵孟頫的躬字篆书

    赵孟頫

  • 赵孟頫的躬字篆书

    赵孟頫

  • 说文解字的躬字篆书

    说文解字

  • 说文解字的躬字篆书

    说文解字

  • 王澍的躬字篆书

    王澍

  • 徐三庚的躬字篆书

    徐三庚

  • 赵孟頫的躬字篆书

    赵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