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的意思

《铜》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铜的基本信息

铜的笔画顺序

铜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铜》字同部首汉字

含《铜》的成语

基本解释


(銅)
tóng  ㄊㄨㄥˊ
◎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铜(纯铜。亦称“红铜”)。青铜。黄铜。铜矿。铜器。铜币。铜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铜铜”)。铜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英文翻译


copper   cuprum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銅 tóng 
〈名〉
(1) (形声。从金,同声。本义:金属名,古称赤金)
(2) 同本义 [copper]
铜,赤金也。——《说文》
章山之铜,所谓丹阳铜也。今世有白铜,盖点化为之,非其本质。——《汉书·货殖列传》
以精铜铸成。——《后汉书·张衡传》
首衔同凡。
(3) 以一价和二价为主的金属元素,有延性和展性,是热和电最佳导体之一,是唯一的能大量天然产出的金属,也存在于各种矿石(例如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中,能以金属状态及黄铜、青铜和其他合金的形态用于工业、工程技术和工艺上。如:铜山(出产铜矿的山);铜花(铜屑);铜金(赤铜);铜粉(铜屑。铜和其他金属熔融在一起所做出来的黄金色粉状合金,可当作颜料);铜陵(产铜的山);铜落(铜屑。可入药);铜腥(铜的腥臭味)
(4) 铜制的[器物] [bronze;brass;copper]。如:铜丸(铜铸的小球);铜牙(弩上钩弦的钩叫牙,以铜制者称铜牙);铜瓦(铜制的瓦);铜史(漏刻铜壶上的铜人像);铜印(铜铸的印章。也称“铜章”);铜兵(铜制的兵器);铜狄(铜铸的人。即“铜人”。或称“金人”);铜洗(铜制的盥洗用具);铜柱(铜制的柱子);铜荷(铜制的烛台。形似荷叶);铜猊(铜制的狮形香炉);铜浑(铜制的浑天仪。又叫“铜仪”);铜鼻(古代官印上铜制的鼻状纽孔)
(5) 铜铸的货币。也用以泛指金钱 [copper;money]
(6) 铜制乐器 [brasswind instrument]
太子生而泣,太师吹铜,曰:“声中某律”。——汉· 贾谊《胎教》
(7) 铜印 [bronze seal]
不由其德,五两之纶,半通之铜,亦泰矣。——《法言》
(8) 铜镜 [bronze mirror]
对客心如怯,窥铜只自怜。——明· 袁宏道《病起偶题》
词性变化

銅 tóng 
〈形〉
(1) 喻坚固的 [solid]。如:铜郭(形容城郭的坚固,如同铜铸一般);铜堞(像铜铁般坚固的城堞。堞是城上的女墙);铜楼(华美坚固的楼房);铜山铁壁(比喻风节的坚毅刚正);铜头铁额(比喻人非常勇猛强悍)
(2) 喻坚强,强大有力的 [strong]。如:铜豌豆(喻有经验的老狎妓者)

汉语字典

[①][tóng]
[《廣韻》徒紅切,平東,定。]
“铜1”的繁体字。
(1)金属元素。符号Cu。淡紫红色,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好。古谓之赤金。铜的合金是电气工业、机械工业、国防工业等的重要原料。
(2)铜质器物的省称。(1)铜制乐器。汉贾谊《新书·胎教》:“太子生而泣,太師吹銅,曰'聲中某律'。”(2)铜印。汉扬雄《法言孝至》:“由其德,舜禹受天下不爲泰。不由其德,五兩之綸,半通之銅,亦泰矣。”李轨注:“五兩之綸,半通之銅,皆有秩嗇夫之印、綬,印、綬之微者也。”(3)铜钱,钱。《後汉书·崔寔传》:“﹝崔烈﹞從容問其子鈞曰:'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鈞曰:'論者嫌其銅臭。'”《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不過是誤殺子孫,不致償命,只罰些銅納贖。”闻一多《死水·洗衣歌》:“铜是那样臭,血是那样腥。”(4)铜镜·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之二:“玄髮不知白,曉入寒銅覺。”明袁宏道《病起偶题》诗之一:“對客心如怯,窺銅只自憐。”清金人瑞《闺怨》诗:“湖州鏡子浄於天,照病臨愁十四年。銅亦命中無福廕,不教一遍得鮮妍。”
(3)比喻坚强、牢固。

音韵参考

[平水韵]:上平一东
[粤 语]:tung4
[闽南语]:tang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上】【金字部】 銅;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328第06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

康熙字典第1328页图片

  • 魏碑的铜字楷书

    魏碑

  • 柳公权的铜字楷书

    柳公权

  • 虞世南的铜字楷书

    虞世南

  • 虞世南的铜字楷书

    虞世南

  • 赵之谦的铜字楷书

    赵之谦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铜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沈尹默的铜字楷书

    沈尹默

  • 褚遂良的铜字楷书

    褚遂良

  • 欧阳询的铜字楷书

    欧阳询

  • 颜真卿的铜字楷书

    颜真卿

  • 颜真卿的铜字楷书

    颜真卿

  • 颜真卿的铜字楷书

    颜真卿

  • 智永的铜字楷书

    智永

  • 元珍墓志的铜字楷书

    元珍墓志

  • 张猛龙碑的铜字楷书

    张猛龙碑

  • 欧阳询的铜字楷书

    欧阳询

  • 王壮为的铜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铜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铜字行书

    王壮为

  • 王壮为的铜字行书

    王壮为

  • 张即之的铜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米芾的铜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铜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欧阳询的铜字行书

    欧阳询

  • 敬世江的铜字行书

    敬世江

  • 水岛修三的铜字行书

    水岛修三

  • 苏轼的铜字行书

    苏轼

  • 苏轼的铜字行书

    苏轼

  • 苏轼的铜字行书

    苏轼

  • 苏轼的铜字行书

    苏轼

  • 苏轼的铜字行书

    苏轼

  • 王铎的铜字行书

    王铎

  • 杨维祯的铜字行书

    杨维祯

  • 赵慎的铜字行书

    赵慎

  • 王铎的铜字行书

    王铎

  • 郑板桥的铜字行书

    郑板桥

  • 郑板桥的铜字行书

    郑板桥

  • 毛爷爷的铜字草书

    毛爷爷

  • 蔡襄的铜字草书

    蔡襄

  • 草书韵会的铜字草书

    草书韵会

  • 邓文原的铜字草书

    邓文原

  • 皇象的铜字草书

    皇象

  • 黄慎的铜字草书

    黄慎

  • 敬世江的铜字草书

    敬世江

  • 宋克的铜字草书

    宋克

  • 藤原行成的铜字草书

    藤原行成

  • 王铎的铜字草书

    王铎

  • 王守仁的铜字草书

    王守仁

  • 鲜于枢的铜字草书

    鲜于枢

  • 徐伯清的铜字草书

    徐伯清

  • 赵子昂的铜字草书

    赵子昂

  • 祝枝山的铜字草书

    祝枝山

  • 傅山的铜字草书

    傅山

  • 傅山的铜字草书

    傅山

  • 傅山的铜字草书

    傅山

  • 傅山的铜字草书

    傅山

  • 傅山的铜字草书

    傅山

  • 傅山的铜字草书

    傅山

  • 隶书-伊秉绶的铜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曹全碑的铜字隶书

    曹全碑

  • 隶辨的铜字隶书

    隶辨

  • 隶书-金农的铜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何绍基的铜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邓石如的铜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古人的铜字篆书

    古人

  • 汉谷口铜甬的铜字篆书

    汉谷口铜甬

  • 汉壶的铜字篆书

    汉壶

  • 汉壶的铜字篆书

    汉壶

  • 汉壶的铜字篆书

    汉壶

  • 汉壶的铜字篆书

    汉壶

  • 汉壶的铜字篆书

    汉壶

  • 汉印的铜字篆书

    汉印

  • 汉印的铜字篆书

    汉印

  • 汉砖的铜字篆书

    汉砖

  • 胡唐的铜字篆书

    胡唐

  • 金文的铜字篆书

    金文

  • 齐侯钟的铜字篆书

    齐侯钟

  • 阮元的铜字篆书

    阮元

  • 说文解字的铜字篆书

    说文解字

  • 吴昌硕的铜字篆书

    吴昌硕

  • 吴大澂的铜字篆书

    吴大澂

  • 徐三庚的铜字篆书

    徐三庚

  • 赵之谦的铜字篆书

    赵之谦

  • 金文的铜字篆书

    金文

  • 阮元的铜字篆书

    阮元

  • 说文解字的铜字篆书

    说文解字

  • 吴昌硕的铜字篆书

    吴昌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