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的意思

《附》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附的基本信息

附的笔画顺序

附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附》字同部首汉字

含《附》的成语

基本解释


fù   ㄈㄨˋ
◎ 另外加上,随带着: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年乃成”)。附赘悬疣。
◎ 同意,赞同:随声附和。附议。
◎ 捎带:“一男附书至”。
◎ 靠近:附近。附耳低言。
◎ 依从:依附。归附。趋炎附势。

英文翻译


add   appose   attach   enclos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坿 fù 
〈动〉
(1)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 fù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 bù)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2) 沾着,附着 [adhere]
如涂涂附。——《诗·小雅·角弓》
是故涂不附。——《考工记·轮人》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附缠(附着,纠缠住);附离(附着)
(4) 依傍;依附 [rely on;depend on]
附于诸侯,曰附庸。——《礼记·王制》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人勿附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附势;附籍天潢(依附皇室);附郭(近城的地方;郊外);附纳(依附交结);附顺(依附顺从);附权(依附权贵)
(6) 附带 [add;enclose;attach;annex]。如:附项(附带的事项);附记(附带记述);附呈(附带送上);附款(文件中的附带条款或款项);附答(附带)
(7) 归附 [submit to the authority of another]
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8) 又如:附众(使众人归附);附款(归附款服);附化(归化);附就(俯就,屈己从人);附悦(顺从悦服)
(9) 附会 [strain one's interpretation]。如:附甲(在他人的奏议上签名以示附议);附合(附会);附讹(附会讹谬)
(10) 佩带 [wear;attatch]
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论衡》
(11) 靠近 [be near]
燕不用而耳不附。——《韩非子·用人》
其附于刑者,归于土。——《周礼·大司徒》
(12) 又如:附火(靠近火取暖)
(13) 增益 [gain]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荀子·礼论》。注:“附,增益也。”
(14) 如:附益(增益,增加);附说(增加解说)
(15) 搭乘[船] [take]。如:附搭(搭乘);附舟(搭船)
(16) 捎带;寄 [bring]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17) 通“抚”( fǔ)。体恤,抚慰 [show solicitude for;placate]
昭公之弟商人以 桓公死争立而不得,阴交贤士,附爱百姓。——《史记·齐世家》
词性变化
fù 
〈名〉
(1) 树木外表的粗皮 [coarse bark]
(2) 中草药“附子”的简称 [prepared a conile root]
(3) 通“腑”。脏腑 [viscera]
臣幸得托肺附。——《汉书·楚元王传》
(4) 姓

汉语字典

[①][fù]
[《廣韻》符遇切,去遇,奉。]
(1)依傍。
(2)依附。
(3)归附。
(4)使之归附。
(5)搭乘。
(6)随着;跟从。
(7)附着。
(8)追随;附和。
(9)符合。
(10)亲近。
(11)靠近;贴近。
(12)增益,增加。
(13)寄,托人捎带。
(14)从属;附带。
(15)附会。
(16)蛰伏;俯伏。
(17)中药附子的简称。
(18)用同“負”。背弃;违背。
(19)通“付”。付与;交给。
(20)通“袝”。袝祭。古代祭仪之一。
(21)通“拊”。拊循,安抚。
(22)通“俯”。
(23)通“搏”。
(24)姓。楚国有附沮。见《史记·楚世家》。
[②][pǒu]
[《集韻》薄口切,上厚,並。]
见“附2婁”。

音韵参考

[上古音]:侯部并母,bio
[广 韵]:符遇切,去10遇,fù,遇合三去虞並
[平水韵]:去声七遇
[粤 语]:fu6
[闽南语]:hu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中】【阜字部】 附;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349第03
【廣韻】【集韻】【韻會】

康熙字典第1349页图片

  • 柳公权的附字楷书

    柳公权

  • 虞世南的附字楷书

    虞世南

  • 沈尹默的附字楷书

    沈尹默

  • 赵之谦的附字楷书

    赵之谦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附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附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魏碑的附字楷书

    魏碑

  • 褚遂良的附字楷书

    褚遂良

  • 褚庭诲的附字楷书

    褚庭诲

  • 苏孝慈墓志的附字楷书

    苏孝慈墓志

  • 颜真卿的附字楷书

    颜真卿

  • 颜真卿的附字楷书

    颜真卿

  • 智永的附字楷书

    智永

  • 张猛龙碑的附字楷书

    张猛龙碑

  • 张猛龙碑的附字楷书

    张猛龙碑

  • 颜家庙碑的附字楷书

    颜家庙碑

  • 褚遂良的附字楷书

    褚遂良

  • 张即之的附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米芾的附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米芾的附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米芾的附字行书

    行书-米芾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附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附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附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褚庭诲的附字行书

    褚庭诲

  • 管道升的附字行书

    管道升

  • 敬世江的附字行书

    敬世江

  • 李怀琳的附字行书

    李怀琳

  • 楼钥的附字行书

    楼钥

  • 米芾的附字行书

    米芾

  • 王铎的附字行书

    王铎

  • 王羲之的附字行书

    王羲之

  • 王羲之的附字行书

    王羲之

  • 王羲之的附字行书

    王羲之

  • 王献之的附字行书

    王献之

  • 王献之的附字行书

    王献之

  • 吴琚的附字行书

    吴琚

  • 赵构的附字行书

    赵构

  • 王壮为的附字行书

    王壮为

  • 郑板桥的附字行书

    郑板桥

  • 王铎的附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附字行书

    王铎

  • 毛爷爷的附字草书

    毛爷爷

  • 陈淳的附字草书

    陈淳

  • 陈淳的附字草书

    陈淳

  • 李怀琳的附字草书

    李怀琳

  • 崔瑗的附字草书

    崔瑗

  • 敬世江的附字草书

    敬世江

  • 米芾的附字草书

    米芾

  • 倪元璐的附字草书

    倪元璐

  • 宋克的附字草书

    宋克

  • 孙过庭的附字草书

    孙过庭

  • 孙过庭的附字草书

    孙过庭

  • 孙过庭的附字草书

    孙过庭

  • 王献之的附字草书

    王献之

  • 徐伯清的附字草书

    徐伯清

  • 叶梦得的附字草书

    叶梦得

  • 月仪帖的附字草书

    月仪帖

  • 张弼的附字草书

    张弼

  • 赵子昂的附字草书

    赵子昂

  • 傅山的附字草书

    傅山

  • 隶书-伊秉绶的附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曹全碑的附字隶书

    曹全碑

  • 郭有道碑的附字隶书

    郭有道碑

  • 黄易的附字隶书

    黄易

  • 隶书-邓石如的附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

  • 隶书-何绍基的附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金农的附字隶书

    隶书-金农

  • 方去疾的附字篆书

    方去疾

  • 吴昌硕的附字篆书

    吴昌硕

  • 吴大澂的附字篆书

    吴大澂

  • 中山王鼎的附字篆书

    中山王鼎

  • 吴昌硕的附字篆书

    吴昌硕

  • 吴大澂的附字篆书

    吴大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