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
(馬)
mǎ ㄇㄚˇ
◎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 大:马蜂。马勺。
◎ 姓。
◎ 马
gee horse horseflesh neddy steed equine
详细字义
◎ 马
馬 mǎ
〈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词性变化
◎ 马
馬 mǎ
〈动〉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draw face]。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take horse;control a horse]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 马
馬 mǎ
〈形〉
大的[big]。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①][mǎ]
[《廣韻》莫下切,上馬,明。]
“马1”的繁体字。
(1)哺乳动物。头小面长,耳壳直立,颈上有鬣,尾有长毛,四肢强健,有蹄。性温驯善跑,是重要力畜之一。
(2)把面孔拉长像马脸。形容面部表情严厉。
(3)骑兵。
(4)武事。
(5)大。
(6)“碼”的古字。筹码。
(7)“碼”的古字。量词。相当于堆。
(8)方言。镇,压制。
(9)方言。瞄,注意看。
(10)《平水韵》马韵为上声二十一,旧时因用以代替日期,指二十一日。
(11)姓。
[上古音]:鱼部明母,mea
[平水韵]:上声二十一马
[粤 语]:maa5
[闽南语]:be2,ma2
虞世南
赵之谦
沈尹默
赵孟頫三门记体
魏碑
颜真卿多宝塔体
褚遂良
褚遂良
高贞碑
爨宝子碑
高正臣
古写经
解伯都造像
马振拜造像
欧阳询
邵二泉
孙秋生造像
王知敬
薛绍彭
颜真卿
颜真卿
颜真卿
元珍墓志
智永
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
沈尹默小字
欧阳询
褚遂良
褚遂良
颜家庙碑
张即之
行书-米芾
行书-米芾
行书-集字圣教序
褚遂良
董其昌
董其昌
杜牧
桂彦良
汉人
何绍基
黄辉
蒋之奇
敬世江
李邕
李邕
陆应阳
米芾
米芾
米芾
明人
沈粲
司马道子
苏轼
苏轼
唐寅
唐寅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蒙
王羲之
颜真卿
张瑞图
张照
赵构
祝枝山
祝枝山
黄庭坚
郑板桥
郑板桥
郑板桥
郑板桥
王壮为
王壮为
王壮为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隶书-伊秉绶
隶书-伊秉绶
隶书-伊秉绶
隶书-伊秉绶
曹全碑
衡方碑
唐玄宗
陈鸿寿
曹全碑
丁佛言
简牍
居延简
孔彪碑
楼兰简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史晨碑
武威简
鲜于璜碑
子游残石
隶书-金农
隶书-金农
隶书-金农
隶书-金农
隶书-何绍基
隶书-何绍基
隶书-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