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
(魚)
yú ㄩˊ
◎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 姓。
◎ 鱼
barracuda fish
详细字义
◎ 鱼
魚 yú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2)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fish]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3)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编造的土地薄册);鱼烂(像鱼鳞那样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轩(用鱼皮装饰的一种车辆,为贵妇乘用);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鱼市(批售鱼类的市场);鱼质龙文(外貌似龙,而实质为鱼。比喻虚有其表);鱼米(鱼类和米粮);鱼秧(比鱼苗稍大的小鱼);鱼鱼雅雅(形容威仪整肃的样子。因为鱼贯行,鸦飞成阵)
(4) 某些像鱼的水生动物 [aquatic animal resembling a fish]
鱼甲烟聚,貝胄星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5) 又如:鱼甲(鲨鱼皮铠甲);鱼须(鲨鱼的须);鲸鱼;鳄鱼;甲鱼;鲵鱼
(6) 两眼白色的马 [horse with white eyes]
(7) 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姆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fish]
大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灵枢经》
(8) 唐代作为符信用的铜鱼符 [copper-fish tally]。如:鱼契(鱼形的符信);鱼符(意同鱼契)
(9) 古代木制成鱼形的信函 [wooden-fish box]。如:鱼素(书信);鱼书(书信);鱼沉雁杳(比喻音信断绝);鱼肠尺素(指书信);鱼鸿(代指送信人);鱼幅(书信);鱼封(书信)
(10) 姓
词性变化
◎ 鱼
魚 yú
〈动〉
(1) “渔”的古字。打鱼,捕鱼 [fish]
以佃以鱼。——《易·系辞下》
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隐公五年》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间。——宋· 孔武仲《自实丰仓归》
(2) 又如:鱼罟(鱼网);鱼户(捕渔之家);鱼船(钓鱼或捕鱼的船只);鱼钓(钓鱼);鱼榔(捕鱼时用来惊鱼入网的木棒);鱼舸(渔船。又作“鱼舲”);鱼罩(捕鱼竹罩)
[①][yú]
[《廣韻》語居切,平魚,疑。]
“鱼1”的繁体字。
(1)水生脊椎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大部分可供食用或制鱼胶。
(2)某些像鱼类的水栖动物的称呼。
(3)两眼毛色白的马。
(4)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指)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5)古代官吏的佩物。即鱼袋。
(6)书信。
(7)蠹鱼。
(8)木鱼。
(9)“漁”的古字。捕鱼。
(10)“漁”的古字。获取。参见“魚酌”。
(11)电文日期代用字。即六日。“魚”在平水韵列为上平第六韵,故在电文中代指六日。
(12)通“吾”。代词。表第一人称单数。
(13)星名。属尾宿。
(14)古国名。故城在今四川奉节东北赤岬山。秦汉时曾置鱼复县。
(15)姓。唐有鱼朝恩。见《旧唐书·宦官传》。
[上古音]:鱼部疑母,ngia
[平水韵]:上平六鱼
[粤 语]:jyu4
[闽南语]:gi5,hi5,hu5
张即之
行书-米芾
陆柬之
欧阳询
褚遂良
龚贤
龚贤
何绍基
黄仲则
近人
敬世江
康有为
柳公权
柳公权
柳公权
陆游
米芾
欧阳询
唐寅
唐寅
王铎
王文汉
王羲之
王羲之
王羲之
王献之
文征明
鲜于枢
鲜于枢
张照
张照
赵孟頫
行书-集字圣教序
行书-集字圣教序
王壮为
王壮为
王壮为
王壮为
王壮为
郑板桥
郑板桥
郑板桥
郑板桥
王铎
王铎
王铎
隶书-伊秉绶
隶书-伊秉绶
曹全碑
曹全碑
何绍基
居延简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吴让之
张迁碑
赵之谦
隶书-金农
隶书-金农
隶书-何绍基
隶书-何绍基
隶书-何绍基
隶书-邓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