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的意思

《黥》的笔顺动画写字动画演示

黥的基本信息

黥的笔画顺序

黥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黥》字同部首汉字

含《黥》的成语

基本解释


qíng   ㄑㄧㄥˊ
◎ 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黥首。
◎ 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颜色。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剠 qíng 
〈动〉
(1) (会意。从黑,京声。刻其面以墨窒之。字亦作“剠”。本义:古代一种肉刑,墨刑的异称)
(2) 刺字 [tattoo;punishment of branding a criminal]
黥,墨刑在面也。——《说文》
放黥者马竿人面也。——《书·刑德》
(3) 又如:黥首刖足(刻额染墨,截断双脚);黥布(英布,汉高祖的大将、功臣。因犯罪被黥面);黥首(汉代刑法之一。其法在罪人额上刻字染墨);黥面(在脸上刺字涂墨);黥徒(受黥刑的犯人。引申泛指囚徒,罪犯)
(4) 镌刻 [carve]
声明走百灵,结构黥幽谷。——清· 魏源《白岳东崖》
词性变化
qíng 
〈名〉
受过黥刑的人 [tattooed person]
自唐失其政,天下乘时,黥髡盗贼。——《新五代史》

汉语字典

[①][qíng]
[《廣韻》渠京切,平庚,羣。]
亦作“剠1”。
(1)黥刑;墨刑。
(2)借指犯人。
(3)文身。在人身上刺字或各种图纹。
(4)古代在奴婢、士兵身上刻字作记号,以防逃亡。
(5)镌刻。

音韵参考

[广 韵]:渠京切,下平12庚,qíng,梗開三平庚群
[平水韵]:下平八庚
[粤 语]:king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亥集下】【黑字部】 黥;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1520第26
〔古文〕䵞【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康熙字典第1520页图片

  • 魏碑的黥字楷书

    魏碑

  •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黥字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体

  • 柳公权的黥字楷书

    柳公权

  • 虞世南的黥字楷书

    虞世南

  • 赵之谦的黥字楷书

    赵之谦

  • 沈尹默的黥字楷书

    沈尹默

  •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黥字楷书

    赵孟頫三门记体

  • 智永的黥字楷书

    智永

  • 张猛龙碑的黥字楷书

    张猛龙碑

  • 王铎的黥字行书

    王铎

  • 王铎的黥字行书

    王铎

  • 张即之的黥字行书

    张即之

  • 行书-米芾的黥字行书

    行书-米芾

  • 王壮为的黥字行书

    王壮为

  • 敬世江的黥字行书

    敬世江

  • 行书-集字圣教序的黥字行书

    行书-集字圣教序

  • 郑板桥的黥字行书

    郑板桥

  • 毛爷爷的黥字草书

    毛爷爷

  • 敬世江的黥字草书

    敬世江

  • 徐伯清的黥字草书

    徐伯清

  • 徐渭的黥字草书

    徐渭

  • 傅山的黥字草书

    傅山

  • 隶书-金农的黥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金农的黥字隶书

    隶书-金农

  • 隶书-伊秉绶的黥字隶书

    隶书-伊秉绶

  • 隶书-何绍基的黥字隶书

    隶书-何绍基

  • 隶书-邓石如的黥字隶书

    隶书-邓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