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
(龍)
lóng ㄌㄨㄥˊ
◎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 姓。
◎ 龙
dragon imperial
详细字义
◎ 龙
龍 lóng
〈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dragon]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imperial]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outstanding person]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fine horse]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vigorous]。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upright]。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瓦圈] 歪扭不圆 [not round]。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①][lóng]
[《廣韻》力鍾切,平鍾,來。]
亦作“竜1”。“龙1”的繁体字。“龒1”的今字。
(1)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身长,形如蛇,有鳞爪,能兴云降雨,为水族之长。
(2)称似龙之动物。
(3)喻指人君。
(4)喻才俊之士。
(5)饰以龙形的。
(6)借指饰以龙形之物。
(7)称形状如龙的事物。
(8)旧时堪舆家称山脉的走势为龙。
(9)指山脉。
(10)俗称龙卷风。为一种猛烈的旋风,中心气压很低。经过水面时,把水吸到空中,形成一条白色水柱,俗又称白龙。行经陆地时,可拔树倒屋,并将尘土吸入空中,形成黑色柱状物,俗又称为黑龙。
(11)上古书体的一种。
(12)高大的马,骏马。
(13)见“龍鍾”。
(14)龙泉宝剑的省称。亦泛指精良的剑。
(15)水草名。荭草。
(16)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称苍龙,省称龙。
(17)星名。指岁星,太岁。
(18)古代炼丹术士称水或汞为龙。
(19)传说中的远古官名。
(20)十二生肖之一。与地支辰相配。
(21)通“寵”。光宠,荣耀。
(22)通“壟”。山冈。参见“龍斷”。
(23)通“壟”。坟墓。
(24)用同“”。参见“龍”。
(25)古地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泰安市。
(26)姓。秦末有龙且。见《史记·项羽本纪》。
[②][máng]
[《集韻》莫江切,平江,明。]
(1)通“尨”。杂色,色斑驳。
(2)通“”。参见“龍2鵄”。
[上古音]:东部来母,liong
[平水韵]:上平二冬·入声十四缉
[粤 语]:lung4
[闽南语]:geng5,leng5,liong5
魏碑
柳公权
虞世南
虞世南
虞世南
赵孟頫三门记体
赵孟頫三门记体
赵孟頫三门记体
颜真卿多宝塔体
褚遂良
崔敬邕墓志
欧阳询
水岛修三
孙秋生造像
孙秋生造像
魏灵藏造像
颜真卿
高贞碑
颜真卿
颜真卿
虞世南
郑长猷造像
中岳灵庙碑
沈尹默
赵之谦
赵之谦
智永
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
颜家庙碑
欧阳询
褚遂良
张即之
张即之
行书-米芾
行书-米芾
行书-米芾
行书-集字圣教序
行书-集字圣教序
陆柬之
欧阳询
蔡卞
董其昌
董其昌
何绍基
黄庭坚
黄庭坚
汇编
近人
近人
敬世江
空海
李邕
李邕
米芾
米芾
米芾
米芾
米芾
米芾
苏轼
苏轼
苏轼
苏轼
王宠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羲之
文征明
杨慎
杨维祯
张瑞图
张雨
赵佶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
智果
祝枝山
祝枝山
字汇
黄庭坚
黄庭坚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壮为
王壮为
王壮为
郑板桥
郑板桥
郑板桥
毛爷爷
智永
草书韵会
邓文原
归庄
韩道亨
怀素
怀素
怀素
怀素
皇象
黄庭坚
敬世江
康里子山
空海
米芾
倪元璐
潘受
潘受
沈粲
苏轼
孙过庭
孙过庭
索靖
王宠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铎
王守仁
王羲之
王羲之
王羲之
文征明
鲜于枢
徐伯清
徐伯清
徐伯清
颜真卿
颜真卿
颜真卿
颜真卿
杨维祯
俞和
张旭
张旭
赵佶
赵佶
赵子昂
傅山
傅山
傅山
傅山
傅山
傅山
傅山
傅山
傅山
傅山
隶书-伊秉绶
隶书-伊秉绶
隶书-伊秉绶
白石君碑
辟雍碑
陈鸿寿
邓石如
肥致碑
肥致碑
桂馥
郭槐铭
郭有道碑
何绍基
金子鸥亭
礼器碑
李孟初碑
刘贤墓志
楼兰简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伊秉绶
伊念曾
隶书-何绍基
隶书-邓石如
隶书-邓石如
隶书-金农
隶书-金农